梯田人 梯田情
河北邯郸涉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赵炎斌
今年5月22日,河北邯郸涉县旱作实验梯田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记得第一次去采访梯田,那是2021年夏天,看着王金庄村滚着道道绿波的梯田,天蓝地绿中弥漫山间土气,那一刻,我对这层层叠叠的梯田产生了好奇,对修梯田的人产生了深深的敬畏。
涉县梯田。资料图
采访中,村里80多岁的老支书介绍说:“涉县的梯田历史可追溯到800多年前!我们太行山区自古气候干旱、石厚土薄,老一辈为了生存,为了让子孙后代代代有粮吃,便一直在建设梯田、耕种梯田、保护梯田。”这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代表人物叫做王全有。
1960年前后,王金庄耕地少得可怜,王全有就想带领全村男女老少劈山修路、再建梯田。一开始村民们听了都不信,他便只身一人,腰间系一根麻绳,在半山腰一掉就是九个小时。累了歇一会,渴了、饿了硬顶着,直到全村人听到山间的第一声爆炸,被他的不屈精神所感动,纷纷加入了再建梯田的队伍。短短四个月时间,他们征服了十一个山头。之后的整整七年,王全有化身“愚公”,跟大家一起把王金庄的山山岭岭全变成了万亩粮田。
我曾写下:梯田和人是分不开的。以前的梯田养育了大山里的子子孙孙,而如今,梯田上不仅产出了丰富的农特产品,拥有了自己的梯田文化,更是吸引着八方游客来研究和探秘这个涉县古村“活化石”。
在梯田的采访中,我认识了一位85后新农人——王虎林,他一直在保护、耕种梯田。他说:“梯田是个金饭碗,作为后辈,我们要把金饭碗利用好,并且擦亮它,让更多人认识它。”
王虎林正在自家的露台上进行直播带货。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孟维仑 摄
王虎林有一个心愿,就是梯田上的农产品不仅要卖出去,还要卖得远!当得知他的心愿后,我便利用在涉县融媒体电商直播平台的经验,手把手帮他搭建起自己的电商,开始网上直播,把自己梯田上种植的小米、花椒、核桃等土特产品销往了全国各地,涉县小米的销量也从刚开始的3000斤涨到了2万斤,今年更是突破了5万斤。他不仅卖光了自己家的产品,还带着乡亲们一起卖,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走上了乡村振兴路。
梯田不老,奋斗不止。王虎林等一批梯田人视梯田为“命根子”,他们惜地如命、惜土如命、惜粮如命,在保护利用梯田的同时,也在推介发展着梯田文化。
去年冬天,王虎林跟我说,村里还有几百亩梯田荒废着,无人耕种,让我帮着想想办法。经过一段思考,我给他提出了“网上拍种”的建议。于是,今年春天,我们陆续推出了“春耕王金庄梯田计划”、“线上云种植计划”,将多年无人料理的近六、七百亩梯田重新翻垦、种植。现在,梯田上的每一块土地都有他自己的“云主人”,这块的“云主人”是北京的,那块的是山东的……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现在已经是秋天了,这些云主人能丰收自己云种植的第一份涉县特产了。
涉县梯田走向了世界,最值得感谢的是这些充满梯田情的梯田人。王虎林仅仅是我采访、扶持的梯田人中的一个缩影,像王林定、曹肥定、刘玉荣等等,这些梯田人让我看到了他们对土地的爱,对梯田的情。
监 制:张国锋
策 划:曹朝阳
统 筹:张梦琳
编 导:田 梦
记 者:赵炎斌
摄 像:姚 杰
后 期:姚 杰
视 觉:筵 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