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农民:中国小米好,感谢中国政府!
你没听错,咱河北的谷子沿着“一带一路”在非洲“落户”了。
咋回事呢?原来来自河北张家口的张杂谷通过了非洲国家——布基纳法索农业部门的品种审定,相当于在当地给张杂谷上了“户口”。
河北谷子咋就到了非洲?事情还得回到多年前。联合国粮农组织有关负责人发现张杂谷不光能在干旱、贫瘠的环境中生长,还有很高的产量,当即建议将这个作物种类引进到非洲。
在新的环境扎下根,得有当地作物没有的优势。布基纳法索一些地方只有3厘米的耕作层,而一般作物需要10厘米的耕作层。张杂谷来到布基纳法索后,在示范农场亩产达到228公斤,这可是当地粟类作物平均产量的3倍。
张杂谷在非洲推广农技专家章彦俊:到目前为止,筛选了四个在布基纳法索比较适用的品种,准备在全国推广。今年我们在全国设了12个示范点,每个示范点5到15公顷,栽种小米这些我们研制的品种,筛选在某个地区适应的小米品种。
让谷子安心落户,除了有种子上的支持外,咱河北还为当地培养农业人才。张家口市农科院承办了“杂交谷子技术国际培训班”,已经培训了30多个国家的学员。
这几天,河北新闻联播关注了河北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新闻。农业方面,除了正在非洲的“张杂谷”外,来自河北的玉米、棉花、谷子、大豆、高粱、芝麻以及蔬菜等作物的种子也正在非洲大地落地生根,让非洲人民受益。
文案:张世豪
主播:张瑞雨
后期:康紫祎
海报:康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