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蓝天碧水绘新景 瓣瓣同心启新程——2023年京津冀生态协同成果丰硕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吴苗苗 
2024-02-07 10:28:07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苗苗)近日,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天津市生态环境局、河北省生态环境厅联合举办的2023年度京津冀生态协同工作新闻发布会在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召开。

  据介绍,2023年,生态协同专题工作组认真贯彻落实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精神,牢牢扛起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职责使命,完善协同机制,拓展协同领域,深化协同举措,强化协同治理,推动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走深走实。 

2023年度京津冀生态协同工作新闻发布会现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张嘉琪

  凝聚协同合力彰显新担当。组织召开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工作协调小组会议,联合发布走深走实行动宣言,制定两批44项协同措施清单,建立动态更新机制。成功举办京津冀生态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全国首创“环保科技产业创新共同体”,吸纳首都环保科创资源,科技赋能12条重点产业链绿色发展,助力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协同从三地单部门到三地三部门(生态环境、水务水利、园林林草),明确“1+8”运行机制,拓展协同领域、谋划合作事项,更大力度统筹区域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更为高效协调流域水量保障与水质保护。  

一只青头潜鸭在白洋淀荷塘边悠闲游弋。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邓光韬

  扩展协同领域实现新突破。签订京津冀雄“生态环境监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立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雄安新区工作站,天津市承担“白洋淀富营养化三维高精度水质模拟技术应用研究”项目,科技赋能白洋淀水生态环境保护。推进跨区域河湖长联动机制,成立“天津河湖长学院”,设立“跨界河湖长”,合作开展“跨界河长”巡河“多走一公里”活动。圆满完成南水北调东线北延应急供水,津冀两地共收水2.38亿立方米。加强生态多样性保护,成立“京津冀生物多样性协同创新中心”,共同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白洋淀区野生鸟类增加到275种。  

河钢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外景。资料图

  推动绿色转型迈出新步伐。强化源头治理,着力推动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北京市2023年完成23台燃油锅炉清洁化改造,490蒸吨燃气锅炉NOX深度治理,向远郊农村地区拓展“煤改电”工程,惠及3万余户群众,助力温暖过冬。天津市推动实施大港电厂关停替代工程,4家钢铁企业通过国家超低排放审核。河北省完成392个挥发性有机物源头替代、1703个无组织排放管控、435个末端提升和274个深度治理项目,完成34台燃煤锅炉替代整合和深度治理。北京市推动重点行业车辆电动化,新能源电动车累计推广超74万辆。天津市推动荣程集团225辆、天钢联集团120辆新能源车参与港口集疏运,港口新能源、清洁能源和国三标准排放水平及以上机械占比达到70%以上。河北省推行重点行业企业“铁路+新能源重卡接驳”联运、物流园区新能源重卡中转等短途运输模式,全省新能源重型货车保有量达到2万辆。推进“双碳”工作,三地共同研究编制低碳出行碳减排量核算技术规范,统一核算流程,规范核算方法,共享核算参数,推动建立健全区域碳排放核算机制。北京市将出租车行业纳入履约范围,持续探索小客车“油换电”、氢燃料电池汽车等自愿减排机制与碳市场的衔接,通过碳市场激励重点碳排放单位购买使用绿电,将额外购买使用的绿电排放量计算为零,大大激发了鼓励重点排放单位消纳绿电的积极性。天津市创新开展绿电碳排放核减,在重点企业开展碳交易,推动纳入配额管理145家企业全部完成碳配额清缴,实现履约率连续8年100%。河北省深化降碳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发布降碳产品及碳减排项目方法学,开发降碳产品项目,降碳产品实现价值转化。  

空中俯瞰,塞罕坝就像一块万顷绿毯。资料图

  深化协同治理展现新作为。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持续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实施空气质量数据共享,津冀交接街镇建立露天焚烧火情联动机制,强化区域重污染过程协同应对。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联保联治,签订实施官厅水库、密云水库、于桥水库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协议补偿(河北省)资金4.5亿元;完成流域内重点河流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实施洋河、桑干河、永定河山峡段等河道综合治理,强化中亭河、蓟运河流域综合治理与保护。北京市怀柔雁栖湖、天津市子牙河(红桥区段)、河北省邯郸沁河 (复兴区段)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天津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岸段、河北唐山湾国际旅游岛及龙岛区域获评第二批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推进土壤污染防治,以《北京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实施首年为契机,北京市紧抓建设用地、农用地、未利用地“三地”管控;天津市完成新一轮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排查,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持续保持100%;河北省新增1721个建设用地块完成调查评估、管控修复可以(开发)利用。落实京津冀危废转移“白名单”制度,推进危险废物跨区域转移处置合作,探索建立京津冀危险废物“点对点”定向利用工作机制,拓宽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途径。推动执法标准衔接统一,规范执法用语,建立执法互认、源头追溯、队伍联建制度,在移动源和固定源方面推进执法结果和执法处罚信息互认,共享执法数据信息1500余条。推动环评机构跨区域协同监管,共享环评机构从业和信用信息,联合打击环评违法违规行为。组织重大活动辐射安全协同保障,联合开展辐射安全检查。联合调查跨区域生态环境信访举报问题,排查风险隐患,协同处理投诉举报问题,做好区域信访维稳工作。

  据了解,2024年,京津冀三地将坚持以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中长期规划为引领,推进区域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采取更加有力举措,争取更多协同成果,努力打造绿色发展高地,推动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成果责任编辑:吴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