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一线记者讲故事 | 基层见闻:青春的方向

来源: 长城网   作者:胥文燕 田梦 吴昀 姚杰 筵怡 
2024-05-20 10:55:38
分享:

青春的方向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皓

  2024年3月12日11时38分,Z69次列车照常从保定站向乌鲁木齐方向开去。车厢内15名保定学院大三的学生迎来了一个新的身份:顶岗实习老师。他们的讲台是远在8000里外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我和我的同事们,也跟随他们,从石家庄一路西行,前往这座远在天边的小城。

保定学院大三学生在去往且末的火车上互相勉励。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皓 摄

  在中国版图的西北部,循着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沿巴州向南,就会找到且末县,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全国行政面积第二大县,北起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南至昆仑山脉。切换成卫星地图,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县城都被沙漠所包围。

  刚到且末,我们就切身体会到了这里恶劣的气候与环境,漫天黄沙,想要出门必须要戴上口罩。空气干燥以至于需要不停喝水,半夜经常会因为干渴而醒。来时火车上的期许与憧憬被现实狠狠打了一拳。孩子们能适应吗?

侯朝茹正在上课。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皓 摄

  她的名字叫侯朝茹,今年45岁。2000年夏天侯朝茹从保定学院毕业,那时正值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她和其他14名同校毕业生一起放弃河北的工作,选择了新疆,选择到西部教书,这一待,就是整整24年。

  从保定到且末,离家几千里,最开始的几天是最难熬的。已经是过来人的侯朝茹、庞胜利夫妻俩,一下班就把结对帮扶的小师妹韩乐和张子璇喊来家里吃饭。因为担心年龄差距太大,小师妹在饭桌上放不开,心细的侯朝茹还专门喊来了同门师妹,大家一起热闹热闹,讲讲这些年的故事。

  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斑白,对于侯朝茹、庞胜利这些保定学院第一批支教的毕业生来说,且末,已经从梦开始的地方成了第二故乡。

贾小慧在且末的第一节课。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皓 摄

  经过一周的跟课学习后,“新成员”贾小慧迎来了自己在且末一中顶岗实习的第一节语文课,她也是15名同学中第一个要正式站上讲台的实习老师。

  讲台上的她从容、老练。坐在后排听课的“老成员”李桂枝似乎也松了口气,紧绷的脸上逐渐有了笑意。

  得到师傅李桂枝的夸奖后,心中一直忐忑的贾小慧也卸下了包袱。

  自此,这帮“00后”正式开启了自己的支教生活。

  十多天的采访临近结束时,当地教科局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保定学院又有14名毕业生和且末签下了就业协议,再等三个月,他们也将站在这大漠深处的讲台上。

  就像庞胜利说的:“教育是一代一代人的事业,有这么多的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的年轻人到且末来任教,我看到了且末教育的未来和希望。”

  监  制:赵永刚

  策  划:张   霰

  统  筹:胥文燕

  编  导:   

  记  者:李   皓

  摄  像:姚   杰

  后  期:吴   昀

  视  觉:筵   怡

  化  妆:岳晓燕

关键词:保定学院,支教责任编辑:田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