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阳田庄古墓考古挖掘工作结束 墓主身份成谜
田庄古墓全景。 郭英焜 摄
仿木结构的砖雕。 郭英焜 摄
古墓发掘现场。 郭英焜 摄
精美的砖雕。 郭英焜 摄
汉白玉石雕。 郭英焜 摄
长城网保定1月17日电(郭英焜 杨晓宁)1月17日,曲阳县文物保管所透露,该县田庄古墓考古挖掘工作结束。古墓共有12室,墓葬规模之庞大、结构之复杂全国罕见;出土大量瓷器残片和汉白玉质地建筑构件,发现华美艳丽壁画;古墓为晚唐至五代时期;墓主身份成谜 。田庄古墓位于曲阳县羊平镇田庄村东,距离曲阳县城15公里。2011年5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会同曲阳县文保所组成考古队,对田庄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工作。 古墓共有12室,墓葬规模之庞大、结构之复杂全国罕见 田庄古墓为青砖结构,内部由12个墓室相连,南北长66米,东西封土直径34米,由内、外两圈组成。 古墓入口在最南侧,20多米长的墓道呈斜坡状直通第一道墓门。第一道墓门两侧是两个耳室,两个耳室中间为小前庭。 “穿过前庭,后面还有前甬道、前室,再往后是后甬道、后室,它们构成了古墓的中轴线。”省文物研究所考古队员介绍说:“前后两个主墓室的两侧还都有对称结构的侧室。” 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长谢飞表示,在一座墓葬里有12个墓室,墓葬规模之庞大、结构之复杂全国罕见。 出土大量瓷器残片和汉白玉质地建筑构件,发现华美艳丽壁画 古墓东耳室顶部为青砖砌成的穹庐尖顶,墓室地面用方砖铺砌,四周均匀分布着四个青砖立柱,立柱顶部为中国传统建筑的斗拱结构。东耳室墓壁上白色的石灰上面,残留着勾勒的牡丹花纹,应是墓室初建时的彩绘。 在连接东西“耳室”甬道口顶部发掘出“大今皇统九年三月×日重修保”字样的铭文砖。出土大量瓷器残片和汉白玉质地的建筑构件等器物,发现一些铜鎏金饰品和华美艳丽的壁画。 专家推测,古墓在金代可能就是“文保单位”。出土的一些仿木结构砖雕和丰富的汉白玉石材与雕刻,彰显了曲阳的雕刻工艺的传统,这为研究曲阳雕刻乃至中国雕刻艺术发展脉络提供了新的佐证。 古墓为晚唐至五代时期 1月6日,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北京大学文博学院等单位的10余名文物专家通过对发掘现场考察和出土文物观摩,一致认为田庄墓葬无论从形制、结构,还是规模来说在全国都是比较罕见的,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文物专家介绍,目前该墓挖掘工作已结束,通过对出土瓷器和壁画的研究,以及与各地类似墓葬形制的比较,推测该墓应处于晚唐、五代时期。 据了解,出土的饰品和彩绘,不仅凸显了墓葬的奢华程度,也对研究晚唐——宋初的历史、葬俗以及雕塑、绘画、仪服等方面,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实物资料。 墓主身份是谜 谢飞表示,此次考古挖掘出土瓷器虽多,但并未发现可以佐证墓主人身份的墓志铭等有力物件,因此墓主人身份尚未确定。 据了解,在中国古代墓葬中,一般双室墓结构表明墓主人身份是王公贵族级别,这座古墓不但是双室墓,并有多个侧室和两个耳室,由此可以想象墓主身份的尊贵。 从墓葬风水学的角度来看,田庄古墓从西向东依次背靠牧山、铁山、黄山,这三座山呈环抱之势;此外,古墓东西方向还有大沙河,风水极佳。墓葬宏大的气势、墓中出土的精美汉白玉构件,以及各类彩绘足以彰显墓主人身份的高贵。 据《曲阳县志》记载,该墓为秦汉时期谋士李左车之墓,但这与考古发掘结果不符。此外,在上世纪90年代,河北省文物考古工作者曾在曲阳境内发现了五代后梁时期义武军节度使王处直的墓葬。考古人员推测,该古墓可能与王处直墓葬年代相近,墓主人应与当时割据一方的节度使有关联。 将在原址建馆进行保护 为有力保护墓葬,专家建议应对墓葬进行原址建馆保护,并抓紧时间将墓室壁画揭取移到室内进行清理保护。 由于墓葬形制复杂、体量大,手工绘图不够精准,专家还建议考古队对墓葬进行三维立体扫描,建立三维模型,便于将来对墓葬的展示。 谢飞说,墓葬主体可以就地保护,但由于环境、气温等因素的影响,壁画保存不太好,原地保护不太现实,应将壁画揭取移到室内进行清理、保护,博物馆建成后可以在恒温的环境下保护展示或用复制品展示。 据了解,曲阳县在对墓葬进行原址建馆保护方面,已经考虑与中国雕刻之乡这一文化品牌结合起来,筹建特色博物馆,通过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工程,带动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考古引发社会关注 曲阳田庄墓葬发掘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 为将文保成果惠及民众,河北省文物部门为展示田庄古墓的规模宏大、形制独特及壁画精美等重大价值,2012年6月,河北省文物局和保定市人民政府主办“走进魅力曲阳,探秘千年古墓”公众考古活动,500余名高校学生、考古爱好者现场体验考古人的艰辛与乐趣,体验考古发现的惊喜。 2012年11月,70位全国知名考古学家联合考察团到田庄古墓进行参观考察。2013年1月,河北省文物局邀请全国10余位知名文物考古专家,在曲阳县召开曲阳田庄墓葬发掘与保护专家座谈会。 武士俑。 郭英焜 摄
墓道壁画。 郭英焜 摄
|
关键词:曲阳,古墓,保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