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场偏远山村父爱唤醒“植物人”儿子(图)
孙浩志给儿子孙轶华准备用于锻炼手脑的象棋和骰子。孙占军 摄
放起孙轶华自己演唱的《篱笆墙的影子》歌曲他总跟着唱。孙占军摄
孙浩志给儿子设计制作的吸痰器和小鼓。孙占军 摄
孙浩志给儿子设计的可折叠床。孙占军 摄
孙轶华在翻看从前健康时的照片。孙占军 摄
现在的孙轶华能缓慢的书写文字。孙占军 摄
长城网承德5月21日电(孙占军 田伯兴)5月20日上午,记者从围场县城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郭家湾乡郭家湾村,在山村蜿蜒的乡间小路尽头,66岁的孙浩志早早的来接应。崎岖狭窄的村路从河道中间穿过,河岸对面有三间快要坍塌的草房,孙浩志指着草房说:“12年前,小儿子孙轶华就要大学毕业,攒了了点钱准备翻盖这三间草房,将来等儿子毕业工作带对象回老家也有个像样的家,可是没想到儿子孙轶华出了“意外”,家里所有的积蓄都给孩子看病了,后来这几间房子实在是不能住就搬到大儿子家临时居住着,省点钱给孙轶华看病”。12年了,孙浩志放弃了教师工作,但是没有放弃儿子,他一直坚强的行走在帮助儿子恢复健康的路上,希望儿子有一天能重新站立起来。12年孙浩志已经慢慢老去成为老年人、12年我们身边有多少孩童长大、12年我们人生中有多少个12年?他是父亲、他依然在坚持。 山村父亲回忆儿子过去的点滴 孙浩志家住在河北省围场县郭家湾乡郭家湾村,今年66岁,曾经是围场县初中的一位物理老师,妻子李凤云是一位普通的农民,大儿子和女儿都是农民已经结婚出嫁,小儿子孙轶华今年36岁,1998年考入了河北科技大学。 孙浩志回忆起儿时聪明活泼的孙轶华老泪纵横。孙浩志说,我们山里人平常日子也不怎么富裕,家里没啥钱娇惯孩子,孙轶华从小就很懂事,那是冰棍5分钱一根但是他从没有一次向父母伸手要钱买过,看见别的孩子吃自己也不向大人要。家里三个孩子他最小,那时候他还没上学前班,其他人都去地里干农活,他一个人单独在家里看家。 孙轶华6岁那年,和村里的几个小伙伴去树上玩,当时他个子小上不去,就找了一个小梯子上去,不小心从树上摔了下来,昏迷了过去,等醒了以后,怕家里人担心也没和家里人说。从那时起他经常头疼,还一身身地出汗,我带他去了医院检查几次也没查出啥问题,当时还以为是别的病,后来四处打听给儿子弄了几副治疗出汗的中药,服用后身上不出虚汗了,那会我还以为他的病好了。其实儿子这会就落下了头疼的毛病,这个毛病也随着他的年龄一起增长,也成了我一家人遗憾终生的事。 7岁上小学后,孙轶华一直学习成绩是班级的前两名,我每次回家忙完农活也会给他补习功课,渐渐的发现孩子喜欢读书,成绩一直很优秀,我相信将来一定比我有出息。我们两口子再苦再累也一定要好好供他上学。 小学他已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学,我后来才知道孩子太坚强了,头疼病一直都在困扰着他,每次发现他不舒服问他但他总是敷衍一说,现在我常责备自己是个粗心的父亲,那些年只想着把自己教学的本职工作做好,也没给他去医院仔细的检查。 1997年,儿子第一次参加高考,回来后和我说高考发挥的不是特别理想,想在复读一年,我看他想再努力一次,就同意他了,1998年他第二次参加高考,考取了河北科技大学材料工程系,成了全村的第一名大学生,村里所有人都夸赞他勤奋上进又懂事,是父母的骄傲也是全村人的骄傲。 1998年他上大学后,学习成绩也一直非常优秀,在校担任学生部长,体育、摄影、歌曲等特别突出,多次获奖。我在乡下教书一年也没多少钱收入,他母亲种地省省俭俭仅够维持生活,家里一旦谁在有个大病小情的实在是拿不出钱,孙轶华知道家里的现状上大学期间基本没怎么向家里要过钱,有时候还不定期向家里寄钱,后来在他们宿舍同学那里得知,他上学期间干着三份家教工作。 儿子学东西特别快,而且做什么都想做到最好,他一直觉得自己的字写得不好,跟我说今后要好好练字,还说等春节的时候要自己给家里写春联,后来他回学校一个学期字就练的相当不错了,还给我带回来一个用毛笔写的条幅,那年我和她妈都盼着等过年的时候能亲手贴上儿子写的春联,可没想到没等到放寒假,儿子就病倒了。 病痛让年轻的大学生成了“植物人” 2001年,临近毕业的这段日子,孙轶华在河北省科技大学显得格外的忙碌和紧张。加之未来面对的很多事情他显得特别的疲劳,时常觉得头疼有所加重。有一天,他突然觉得头痛剧烈向老师请假留在宿舍休息。可是他的头痛不像往常一样有所减退而是越来越严痛,开始不断出现头晕恶心,一直想吐,他想下地去拿脸盆,这时头一晕一下子栽在地上不省人事,孙浩志说那会儿子想吐的时候就已经脑出血了,恰巧当时宿舍的一名同学回宿舍,发现后联系学校把他送往了附近的医院,并通知了家属。 儿子入院那天我正在围场县办事,当时也没有手机,大儿子跑到县城找到我后,我一听孩子病了,是脑出血,当时就觉得头“嗡”地一下眼前一片黑,腿都软了。我这一辈子共有两件事情让我头“嗡”地一下,一件事是我从外地赶回来看见躺在炕上,没来得及看最后一眼就已经去世的父亲,另一次就是小儿子脑出血。 当时家里也没啥存款,我回家后左邻右舍开始四处借钱,筹集了一万多块钱,迫不及待地登上了开往石家庄的火车。赶到医院后,看着以前活蹦乱跳此时却浑身已经插满治疗管子,静静躺在抢救室一动不动的儿子,真不敢相信眼前这一切。 医生告诉我孙轶华患的是突发性脑溢血,我不明白,身体一直很健康的孩子,怎么突然就患上脑溢血这种病,而且一下就跑到了死亡的边缘。更不能理解孩子明明是从家里来上学的,现在怎么躺在医院里了。“植物人”这个以前只听说过,现在竟然落到了自己儿子的头上,根本就不能接受这个现实。我恳求医生要竭尽全力救救我的儿子,一定要让他醒过来。“植物人”我无法接受这个称呼,在我的坚持下,医生把“植物人”的说法改成了“植物状态”,我一直呼喊着,儿子你醒醒看看父亲,然而在医院的日子我却没有唤醒他,他甚至连眼睛都没有眨一下。 儿子入院后学校和同学纷纷给他捐款,所有人都希望他能醒来,儿子还想继续上学考研,他还有很多梦想没有去实现。医生说现在这种情况只能出院了。我知道尽管儿子不能醒来,但是他却一直在和病魔对抗。我是他的父亲,是他惟一的依靠,只要他有一线希望,我绝不会放弃抛弃他。 父亲十二年陪儿子对抗病魔 终唤醒沉睡的儿子 从医院离开那天,大夫说孩子没啥希望了,医院不愿意派救护车送孩子回家乡,怕半路孩子病情加重死亡。我不能没有儿子、家里人也不能失去他,我四处寻找能送孩子回家的医院和救护车辆,最后孙轶华大学学校的校长托亲戚,找了石家庄的一家医院,医院派了一辆救护车并带了一名护士将孩子和我送回了老家。 把儿子接回家中孙浩志放弃了教学,一心全铺在帮助儿子的恢复上。面对家里已经负债累累,没有足够的钱来请医生每天为孙轶华打针输液。对医术一窍不通的孙浩志,不得不亲自拿起了针头,给儿子输液。为了能让孩子尽快的恢复健康,得到更好的照顾,孙浩志不光学会了打针,还学习了很多的医疗知识。但是一年多时间过去了,孙浩志的努力都无济于事。儿子依旧丝毫没有任何醒来的迹象。 知子莫如父,孙浩志始终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儿子,他坚信总有一天儿子会醒过来,会再叫他一声“爸”。一次孙轶华学校的同学拿来一盘他参加学校歌曲大赛获得第一名时,现场演唱的《篱笆墙的影子》的录音带,孙浩志买了一台小录音机没事儿的时候就给儿子放一放,一天他忽然发现儿子以前一动不动的眼睛突然转动了一下,他用手在儿子眼前晃了几下,孙轶华的眼球果然跟着转动,这让孙浩志欣喜万分,同时更加坚定了他要让儿子恢复起来的信心。只要有一线希望,绝不会放弃。 儿子每天大量的咳痰,对于这样一个家庭来说买一台吸痰机不太现实,后来孙浩志发现儿子带着纱布口罩就不怎么咳,于是买了几十个口罩每天更换,可是时间一长买口罩的钱根本就花不起,于是想了一个办法,在村医那里借个一个消毒锅,将儿子用过的口罩清洗干净高温消毒后再利用,慢慢的加上药物的配合儿子竟然不咳痰了。 从医院回来后,给孙轶华进食成了孙浩志头疼的事情,没有专业的设备如何能将有营养的饭菜注入导管呢?一次看电视他受到启发,自己设计制作了一个给进食的小设备,常人看只是一个老式玻璃管针管和一根塑料针芯,但是里面却凝聚着他日日夜夜的设想。 孙轶华的身体一直不能动,农村只有火炕但是躺久了就会长褥疮,后来孙浩志到处给儿子寻找荞麦皮制作褥子,当地荞麦皮不是很多,村里一对刚结婚的夫妇把新婚的荞麦皮枕头都拿了出来,直到现在孙轶华身上从来没有长褥疮。给孩子治病成了老两口的全部生活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已慢慢老去,给儿子翻身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后来他多次去医院参考可以升降的木板床,在医院画好图纸回来后到废品站找废旧自行车框,亲自给儿子设计制作了一个非常人性化的可升降木板床。 不抛弃 不放弃 终会有奇迹出现 随着社会各界的帮助,孙轶华的病情不断恢复,并且有了思维能力。现在孙轶华恢复了记忆和思维能力,已经可以和家人进行简单的交流了。 5月20日上午,记者迈进门槛的那一刻,孙轶华笑着慢慢的伸出手臂要和记者握手,记者急忙上去,他深深地攥住记者的手用模糊的话语说你好!你好!他的右手显得特别有力,久久的怎么也不肯松开。孙浩志说,记者和他的儿子是同龄人,孩子已经很久没有和外人沟通了,家里平时也很少来外人和儿子沟通交流。孙轶华很喜欢见到外人来家里,平时他总坐在轮椅上看电视,最喜欢的节目就是新闻和音乐频道。 聊天的时候孙浩志找出儿子以前的照片,记者一张张的翻看,孙浩志在一旁介绍着孩子的过去点滴,这时候孙轶华伸出手要看照片,记者给他递过去几张,他每一张都要看上几分钟,在他的脑海里每一张照片都有他不能忘记的美好回忆。 现在的孙轶华简单的一段文字能够书写,孙浩志说,儿子没事也看看书而且字都能认识,并且很关注新闻里的国家政策。以前家里来人他总是哭,现在总是笑呵呵的。在采访的时候孙轶华用颤抖的右手给记者写了谢谢两个字,让记者眼泪模糊。 12年过去了,尽管人的生命是短暂的,生老病死是在所难免的,但是爱心和希望却是永不会泯灭的,孙浩志始终没有忘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对孩儿子的帮助和支持。他特别提到围场当地一位奶牛场的工作人员,三年的时间里,这位工作人员每周通过村里班车、邮局车辆、私人车辆给孙轶华供应鲜牛奶,三年的时间从没间断,有时候一周的奶吃不完家里又没有冰箱,孙浩志就用玻璃瓶系上一个绳子放到井里保鲜。 孙浩志说,“我这多半辈子只知道工作,未来的工作就是照顾好儿子,如果可以去选择我愿意替儿子去承担和承受这一切,因为我是父亲。 12年里,孙浩志几乎跑遍了所有能治疗儿子病的医院,现在孙轶华和刚刚病倒时对比已经有了非常巨大的变化,在此记者呼吁社会更多的爱心人士伸出您的援助之手,为这位父亲分担一份重担,帮一帮这个家庭解决他们的经济困难。 创造奇迹需要更多的爱心人士,孙浩志的通信地址: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郭家湾乡郭家湾村6组。电话15128550219 。 父爱是山,母爱如河。
|
关键词:河北,围场,孙浩志,父亲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