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岭镇老党员陈国平 古稀党员演绎精彩人生
长城网承德7月4日电(石峥 尹秀敏 赵国树 田伯兴)在平泉县杨树岭镇,一提起古稀党员陈国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坦诚敬业,大公无私,用自己的真心诚心爱心,默默无闻地为村里的公益事业奉献着,践行着一位共产党员的承诺,彰显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风采。 陈国平,今年78岁,承德钢铁公司黑山铁矿的一名退休工人,上有94岁的老母亲,下有47岁单身聋哑儿子,老伴儿常年有病,靠每月1000多元的退休金勉强维持生计。1995年他退休回村,从此就成了村里的义务护路员、环境保洁员、文化宣传员、政策讲解员……并且一干就是16年。 倡导文明是他永远的执着 1996年,刚刚退休回村的陈国平自己出资组建了一支秧歌队, 2000年成立了第一支文艺宣传队。他利用农闲时间搜集资料,编排节目,改变传统秧歌队表现形式单一的弱点,他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经济发展变化编排成快板、二人转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内容涉及科学发展观、创新争优、计划生育、护林防火、项目建设、园区发展、小城镇建设、尊老爱幼等各个方面,为此投入了极大地热情和精力。几年来,他组织宣传队已经义务为乡亲们表演了百余场,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相亲的热烈欢迎,在丰富广大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把党的政策宣传到百姓心里,把村里的好人好事发扬光大,也把村里的工作任务明确落实到每个村民的肩上。如今,这支宣传队已经成为杨树岭镇文化宣传的一面旗帜,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其他村子的文化生活也开展的如火如荼,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修桥护路是他不变的情节 2004年夏季,暴雨突降引发山洪,洪水将村里的河坝坝根宠坏了35米,他立即协助组长组织村民挨家挨户收集袋子500多条,亲自装沙袋,用一天多时间将缺口堵上。水退后,他又带领村民捡拾上游冲下来的石料32方,将河坝修补的完好如初。 2004年“村村通”公路建成后,他又当起了义务护路员,每天巡视、检查,遇有垃圾及时清除,道路稍有不平就自己推车装沙垫路,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着这条路。并自己出资1000多元拉石子,亲自到河边挖沙装沙,带领两个儿子干了十多天,修好了村里通向于杖子的长达235米的沙石路,将过去的坑洼小道变成了如今的平坦大路。村里人给这条路取名为“康庄路”,意在感谢他所做的贡献。如今,村中这条曲径通幽的小路,被他形象的称之为“公园路”。 2007年5月的一天,由于刚下过雨杨松公路路面的许多坑中都存有大量的积水,两车为躲避积水差点发生交通事故,陈国平立即萌生了用煤矿渣天坑护路的想法。他亲自跑煤矿找领导,仅一天时间就用手推车晕了三十多车矿渣,第二天又让三儿子陈伟用自家的农用三轮车运了5车,终于将1.5公里长的公路上29各大坑全部填平,往来于此的煤矿通勤车和出租车纷纷鸣笛向他致谢。当被人问及“行善修路为何人”时,他说“为了方便行车走路人”。多么朴实无华的一句话,但却深深震撼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他的家境并不富裕,本人每月仅有1000元的退休金,还要照顾90多岁的老母亲。二儿子是聋哑人,但就是这位身患残疾的孩子,却一直以来坚持帮助他修路护路,为他提供着有力的支持。 至今,他修路护路已用去2万余元的积蓄,但却从向村里伸过手,没想政府要过钱,而是继续默默无闻的付出着,始终如一的维护着这几条道路。他说,“我宁愿自己少吃,少喝,少穿,也要为大家谋利。”当他面对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时,他却说“我不想为名为利,只想做点实在事。” 爱护环境是他质朴的追求 路修好了,他把环境治理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义务做起了村里的保洁员,每天早晨5点多起床,清理垃圾,用手推车运至远处的垃圾定点堆放处,每天往返七八趟,村里被他深深的感染了,乱倒乱放的情况逐渐减少,都把爱护环境当成一种自觉行为。 2008年春天,陈国平用自己农用车到狮子庙村要来许多花,栽植到于杖子、肖杖子段的道路两旁200余棵。而后他又继续为各家的门前搞起了绿化,每天清晨,我们依然会看到他忙碌的身影,用自己的农用车拉水浇花、锄草、护路,一丝不苟,他说:“每天的这些工作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种习惯,不会改变了。” 谈到村里近年来的变化,村中一位86岁的老共产党员肖政举说“我们这个村子自古以来没有过宣传队;自古以来路没有这样好走过;自古以来村庄没有这么干净过;自古以来社会风气没有这么好过。”这一切的缔造者只是我们身边一位普普通通的古稀老人,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 |
关键词:平泉,老党员,陈国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