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群众满意不满意”关乎教育实践活动成败
教育实践活动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标准”,这是近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云山在贵州调研时提出的新要求、新标准。 众所周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转作风、查问题、改不足做为各级党员干部的主要任务,但实际效果如何,群众心里最有数,也最有发言权。试想一下,如果广大党员干部能够在活动中自觉深入基层接地气、走访群众纳民意,用与亲人交流的方式接触群众,以为父母办事的态度对待百姓,那么就会自然而然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赞同,进而就会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投“满意票”、持拥护态度,党员和群众形成良性互动,推动活动深入开展。 反之,如果党员干部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被动应对、走了过场,分不清、摆不正自己与群众的“鱼水”关系,下乡调研浮光掠影、隔窗观景,走访群众空谈高论、做做姿态,征求意见先入为主、划定框框,解决问题蜻蜓点水、敷衍应对。凡此种种,群众就会对党员干部反感、抵触,宣泄负面情绪,对教育实践活动“不满意”就不足为奇了,这势必会影响活动开展,降低活动质量。 由此可见,教育实践活动成于“群众满意”、败于“群众不满意”,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程度理应成为各级党组织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努力方向和追求目标。(袁刚/文 张天虎/整理) |
关键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成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