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驻村工作组修致富路 帮几代农民圆“小康梦”
长城网承德10月12日电(石峥 刘成飞 李呈祥 田伯兴)“几代人都实现不了的事,竟让驻村工作组一年解决了,我不是在做梦吧?”兴隆县南天门乡大洼村林果大户恒振江听说本村5.2公里路要修,像中了大奖一样跳了起来。立刻把搁置多年的300亩果园重新拾掇起来,今年又新栽板栗等优质果树8000余株。5年以后,2万多株果树可收益8万元以上。 该村是省级贫困村,地处县城南25公里处,无资源、无企业,该村公路是“磨石线”主干道,始建于抗日时期。全村仅有的家底是每户零星的果树。常年坑洼不平的路况,使这个村几乎“与世隔绝”,物资无法外运,信息闭塞总错过卖果的最佳时期,盼着来村收购的客商总是借机杀价。 “全村每年果品价格至少低于市场价10%以上,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只能外出务工。”村民恒振江说。 500多万元的修路资金,对这个省级贫困村来讲无异于天文数字,成了几代人的奢望。修路,成了该村700多村民的最大“心病”。 2013年2月,基层建设年活动在燕赵大地风生水起,由省台办副主任郭若定为组长的驻村工作组帮扶大洼村。他们入村后第一件事,就让村干部领着步行几里路查看路况。“那天下着大雪,郭主任把眼镜摘下不下50次擦上面的雪,腿脚都冻麻了”,村支书金玉说。 “这条路是通往外界唯一的‘金飘带’,路不修,该村发展无从谈起”。工作组找到该村的发展短板。 工作组从此开始了跑项目、引资金的征程,省台办吴主任也多次协调相关部门到村视察,县领导和相关部门也经常与工作组商讨修路资金问题,500多万元的修路资金终于有了着落。在项目争取、规划设计、拆迁征占等过程中,工作组都是亲力亲为。 “为了研究修路前期设计、项目争取、修路拆迁等工作,工作组每天都要开会到深夜。还要忙着入户走访、谋划产业发展,我有时看着都心痛。”村支书金玉说,因为工作组的住处就安排在自己家,他最有发言权。 村民冯继兴身患脑血栓常年卧床不起,儿子脑供血不足经常昏迷,工作组入户时为他带去米面油和500元现金,先后看望贫困户13户;村小学年久失修,房顶瓦全部被风掀起,工作组协调相关单位筹资10多万元进行修缮;工作组又协调省民宗厅筹资20万元在大街小巷安装路灯130盏;该村河坝去年被洪水冲毁,工作组又筹资30多万元修护村护地坝500米;对20户危房进行改造…… “别看是从省城下来的,没啥架子,真是说真的、干实的!”很多村民有感而发:“工作组把村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我们也要尽点力呀”。 修道需占用村民冯文俊家半个院子,但他一分钱也没多要;村民宋树家院墙和6间厢房也要拆掉,但工作组找到他时他二话没说;村民张子才在外务工,但修路要占他100棵果树,他主动打电话让工作组放心处理…..原计划拆迁占地占树半个月时间,仅用2天就全部完成。 “到时用出义务工的话尽管找我”、“施工队修路到我家时我们负责管施工队的饭”......村干部经常听到这样的话。 “这么低的补偿标准,没遇到任何阻力,没引发一起补偿纠纷。以前路不好,谋划的项目也实现不了,如今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了!”村支书金玉说。 摆在工作组案头上的难题,归根结底是发展上的难题。如何围绕绿水青山挖“穷根”,是工作组的终极追求。工作组首先引导村民投资400万元,建成百亩蔬菜大棚30个,已建成15个,其余的计划9月底完工。还帮助该村投资300多万元建200亩食用菌大棚,已开始建棚、垒坝、垫方等工程。 工作组还引导村民建起200亩三优苹果园,将原有劣质果树清走,统一栽植、管理、包装、销售。村民金龙家舍不得清走原来的300棵红果树,工作组亲自上门做工作、算“经济账”,他终于答应无条件清走。 果园现已投入23万元,栽植优质三优苹果15000棵。每亩可收益6万元,是其他果品收益的10倍以上。今年新栽各种果树9.5万棵。5年后,全村各种果树将达到60万棵以上。 为实现当地果品就地消化,工作组还计划投资70万元建果品加工厂1个,年可消化果品2000多吨,已将《可行性报告》上报省扶贫办,又可解决60多人的就业问题。 公路修通后,该村成为连接十里画廊和红河漂流等旅游景点的枢纽,工作组又谋划田园采摘、观光垂钓、农家院等旅游经济。计划建采摘园4个,农家院5个。 “路畅百业兴,以前村民守着青山绿水这个‘金饭碗’过穷日子,3年后我村将发展成为林果专业村和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农民人均可增收3000元以上,足不出村就可全面奔小康”,村支书金玉说。 |
关键词:兴隆,基层建设年,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