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长城原创

【特约评论】关于“善行”的文化思考

http://www.hebei.com.cn 2013-12-16 23:28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孔子思想与“善行”

  “善行”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语出《论语•颜渊》。

  ——这种思想的广泛树立和坚定,人与人之间,还可能有损人利己,尔虞我诈,坑蒙拐骗吗?国与国之间,还可能有发难、侵略、占有和战争吗?

  诚信是“善行”的要点。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如果没有信誉的话,那就不知道他在这个世界上还怎么能够生存?语出《论语•为政》

  ——我们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缺乏甚至根本不讲“诚信”,正是有些人“不善行”、“反善行”的根子所在!

  仁爱思想是儒家哲学的基石。

  一部《论语》,16000字,其中提到“仁”有109处。

  ——“仁爱”固然是一种理论,更加是一种身体力行、点点滴滴的行为,它不仅让别人受益,而且让自己富有收获。“仁者爱人”,就是用一种发自内心的善意去对别人好。

  请问:一个人有了这样的生活态度和胸怀、情怀,还怎么可能不去自觉地坚持“善行”?

  首先是“知”,重点在“行”

  扎牢“善行”的文化理论根基,需要学习。如果我们对我们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甚至“一问三不知”,那就不免数典忘祖,不免少了一种文化的道德的精神的“根”,就会显得灵魂苍白,思想空虚,失去厚实的精神力量,也就不可能有自觉的能动的持之以恒的“善行”。

  我们不能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今天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对包括孔子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他们太迷惑于太屈服于浮躁的现实了。

  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种现象的严重性:2010年10月,我应邀去清华大学讲学,讲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理念,叫做“三不朽”,就是“立德,立功,立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为不朽。”可是,当我向在座的50多位听课同学(而且是博士、硕士研究生)发问“什么是‘三不朽’?”时,结果竟然没有一个同学能够回答正确!

  是不是这个知识太过冷僻太过罕见呢?并不是。因为在一般的《辞海》、《成语词典》里都能够见到。问题恐怕还在于我们的人们、我们的青年对于我们民族的伟大文化太缺乏认知和把握了。

  回到我们讨论的这个题目上来。

  如果说文化是一种“知”,那么归根到底是要贯彻落实到“行”上头,不然最好的文化也会变得没有意义。

  “善行”是具体的,我们当然要强调付诸实践。

  重要的在于:当我们从文化、理论上认识到“善行”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就能够把一个个具体的行动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就能够促使行动的更加自觉,更加不可动摇,并进而结出社会实践更加丰硕的果实。

关键词:善行,好事,传统文化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长城网
责任编辑:芦静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