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迁西特殊教育学校 感受特教老师的艰辛和快乐
长城网唐山12月20日电(马占永 马跃葛 张光明)在教育战线上,有这样一群特殊的教师,有时和学生说上一百句话也得不到回应,有时一个词语教了上千遍学生才能含糊地说出,而更多的时候是通过手语和学生交流——他们就是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老师。近日,笔者走进迁西县特殊教育学校,亲身感受特教老师的艰辛和快乐。 上午10点,笔者到达迁西县特教学校门口时,一下子被操场上的场面所吸引,在老师们的带领下,这里的智障学生像欢快的鸟儿似的在宽大的操场上踢毽子、玩篮球……,在他们身上一点儿也感觉不到隆冬的寒冷,操场上处处洋溢着欢快的氛围。 “有开水喝,有图书看,还有丰富的文体活动,这里的孩子都不想家了。”随行的校长张国瑞向记者说道。“从2005年秋季开学起,这里的学生吃饭、住宿都不花一分钱,由政府统一补助,从周一到周五饭菜荤素搭配,没有重样儿,每学期还有交通补贴费呢。” 来到培智(3)班,班主任刘杰老师正在给李建平同学剪指甲。多年的特教经历,让刘老师熟练的掌握了和这些孩子沟通的方法。刘老师介绍到:“每一名教师都像妈妈一样和这些残疾孩子一起游戏、一起吃饭、一起睡觉,帮他们洗头洗脚,教他们刷牙、擤鼻涕、上厕所,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只有这样,这些孩子才能够信服你,听你的话,否则他们根本就不服你,好了行,不好都有可能伸手打你,张嘴骂你。”。 “两捆油菜……”在聋班教室里,赵小美老师边扯着嗓子喊边打手语,讲台下的4名学生虽然发音不是很规范,但很整齐地回应着老师。“要让一个聋儿能讲话,能对话,需要花上两到三年的时间。为了一个音,我们每天都要十遍、百遍地重复着一个口型,表述着同一个单词,比划着同一个手势,常常一节课下来嗓子疼痛难忍,嘴不愿意再张开。长年累月下来,老师们的嗓子都说哑了……”赵老师告诉记者,在这个班级里,要教会他们写字更是难上加难,刚入学的孩子写个“一”都要她手把手的写上无数次。说起这些困难,赵老师只是淡淡的说,习惯了。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一件事情、一个东西,特教学校的老师除了备课,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做教具、准备实物。王小荣副校长对所从事的特教工作颇有感触,“也许他们一个月也学不会1+1=2,也许他们一学期都无法学会叫‘老师’,也许他们一年也不能学会生活自理,但只要孩子们有一点小小的进步,对我们老师都是极大的鼓舞。” 老师们在付出爱心辛苦的同时,也得到孩子无邪的爱,他们也感觉越来越离不开这些孩子。每天早上,孩子们看到自己的老师,都会主动跑上前送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每逢回家周,总有孩子带些花生、栗子悄悄放在老师讲台上;姬江南同学看到自己的班主任进校园后,总是主动搀扶老师到办公室……这些在普通人看来极其平常的小事,在特教老师心中却有着别样的感动。 采访结束之际,笔者在学校大门口与聋班鲁立莹同学的母亲高秀艳不期而遇,当询问孩子在校状况时,“我的孩子先天残疾是不幸的,但是,她能在这样一个充满爱心的学校就读又是幸运的,我闺女真是赶上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啦…… ”高女士激动的差点落泪。 记者手记: 在这个特殊的学校里,教师们把一份特别无私的爱给了一群特别的孩子们,将他们的“特殊”融进了社会,融入了生活,使他们变得“不特殊”;当学生离开校园后,能够自食其力,能像正常人一样够生活幸福,健康快乐的成长,这就是特教工作者最大的心愿。 |
关键词:迁西,特殊教育,学校,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