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争做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河北先行军
长城网廊坊3月6日电(赵文强 孙亚安 杨庆彬)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机遇,地处京津冀核心地带的廊坊市,迅速行动。3月6日上午,在“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新闻媒体廊坊采访行通气会”上,廊坊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辛绍杰介绍了廊坊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条件、思路举措和努力方向。 明确发展思路 强化协同发展共识 辛绍杰介绍说,廊坊市在发展定位上,坚持绿色发展、高端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在建设重点上,打造良好生态、实体经济、文化体验、幸福宜居的战略高地,形成平原森林城市、环保产业城市、文化体验城市、幸福宜居城市四大城市名片;在区域布局上,抓好北部三县统筹发展,中南部空港新区建设,深入论证南部建设廊南森林湿地生态走廊和新型制造业基地“三个发展引擎”;在发展支撑上,推进在园区建设、项目建设、民营经济和创新体制机制上求突破。 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市将进行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把广大干部群众思想统一到京津冀协同发展上来。 优化发展布局 做好北京功能项目承接 辛绍杰介绍说,廊坊市在产业发展上着力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围绕环保型高端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等实体经济,少上一般性的传统工业,坚决不上落后的污染产业,努力实现以极小的土地空间获取最大的产业发展;在风格特色上突出文化元素,既与京津大都市有显著的差异,同时又与京津文化相协调,体现城郊特色和田园风光;在规划建设中,着重处理好城市建设现代化与保持文化延续的关系,努力做到高品位、有特色。在开发推进上突出相融共生,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主动把各种规划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对标,与京津相关规划对接,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积极推进。 目前,廊坊市正在加大对接首都科技、教育、医疗、会展等功能性资源向外疏解的引进力度,在承接功能转移上加快谋划、加快接洽、加快推进,积极推进北京优质医疗资源落地燕郊、国家农展馆和北京重点批发市场落户永清。在承接高端项目上,坚持北京不要的低端产业,廊坊也不能要。着力将北京的央企外企和民企总部作为招商重点,密切关注这些高端客户的外迁动向。针对北京准备向外转移的1000多家企业,加强同北京市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拿到企业清单,精心筛选目标,确定重点接洽对象,一家企业一家企业地实施攻关,避免低质低效项目进入。 突出工作重点 抓好北三县统筹发展和临空经济区建设 辛绍杰介绍说,廊坊市把北三县统筹发展和依托首都新机场建设临空经济区作为近期发展两个引爆点。北三县为京津所环抱,是河北的一块飞地,有着良好的自身发展条件和与京津深厚的合作基础。廊坊正将此集中打造协同发展示范区,突出绿色生态、高端集约、功能共构导向,努力建成区域协同发展、联动发展的示范区,在京津走廊上建设空间开阔舒朗、生态环境优美、功能共构互融、交通互联互通、产业高端集约的高品质明星“卫星城”,使其比周边地区生态环境更好、商务成本更低、生活品质更优,成为镶嵌在京津之间的一颗璀璨的“绿宝石”。同时,以首都新机场建设为抓手,以临空经济区建设来完善和优化廊坊城市和产业布局,努力创新体制机制,将新机场建设带动廊坊高端发展、绿色崛起的积极作用发挥到极致。 改善生态环境 打造北京生态环境的涵养地 辛绍杰介绍说,廊坊与北京有近200公里的边界线和几百平方公里的交界区,绿色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也是追求的最高境界。廊坊推出加大力度改善生态环境的“绿色加减法”。“加法”就是加大力度推进生态建设,增大环境容量,增强环境承载能力。今明两年,计划在全市完成新造林100万亩,林木覆盖率从现有的25.5%提升到33%以上。把廊坊南部文安洼和霸州、大城部分地区的100多万亩林业、湿地资源与白洋淀连片打造,借用引黄之水,加大雨洪资源利用,以森林、湿地为主体,打造大约20公里宽的生态湿地走廊。“减法”就是坚定不移地推进节能减排,实现减量化发展,以绿色产业强化绿色支撑,以生态工程构建绿色屏障。 近一个时期,廊坊市围绕改善空气质量,铁腕治理大气污染,全面打响燃煤、扬尘、尾气、烟气和工业污染五大治理攻坚战。全市拆除燃煤锅炉437台、脱硫除尘改造102台,钢铁企业全部实现脱硫除尘改造和在线监测。全市淘汰黄标车6.3万辆,关停取缔拆除重污染企业367家,压减炼铁88万吨、平板玻璃70万标准重量箱,超额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努力使天蓝起来、水清起来、地绿起来,努力建设华北平原地区最大的生态走廊,形成京冀之间新的巨大生态屏障。 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廊坊市委书记王晓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是河北发展的一个重大机遇,对地处河北对接京津最前沿的廊坊来说,更是一个最大、最现实、最不能错失的历史性机遇。廊坊具有成为河北打造环京津新增长极战略突破口的极好条件,要力争把自身优势放到最大,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争做先行军。 |
关键词:廊坊,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