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华:用生命为井陉“西藏”绿色崛起奠基
倾心教育,托起希望未来 “一定要把山区教育扶贫这项民心德政工程抓实、抓好,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 拔地而起的教学楼,标准化的学生宿舍、餐厅,花园式的校园,构成规模宏伟的现代化建筑群,与周围连绵的群山、古朴的村落、蜿蜒的河流、层层的梯田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成为测鱼镇174平方公里大地上最靓的风景。“刚来这儿上学,感觉进入了童话世界。唱歌、跳舞、上微机课、做实验……这些以前只能在电视上看、梦里想的事儿都变成了现实。”说起自己刚来这儿上学的感觉,测鱼镇益海学校四三班学生张玉凤一脸的兴奋。的确,与她当初就读的南寺小学低矮、破旧的平房和简陋的校园、复式班教学单调的课程比起来,这儿简直就是天堂。然而,或许孩子至今都不知道,亲手为她们缔造这“童话世界”的王永华却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为实施好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兴建这所学校,王书记可真是操碎了心!”回忆与王永华在一起建学校的艰难岁月,原测鱼中心校长尹德庭潸然泪下。2009年3月,王永华调任测鱼镇党委书记时,这项工程刚刚起步。“一定要把山区教育扶贫这项民心德政工程抓实、抓好,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王永华一上任,就找到尹德庭,语重心长地说。 为了便于协调指挥,他在镇机关腾出一间办公室,让尹德庭把建设指挥部从三里外的测鱼村搬来。工地需要用水,他无偿把镇政府机关的机井让出来,并把水管接过去。原来通往工地的路仅有2—3米宽,施工机械和设备进出不方便,他就协调工程所在地测鱼村提供土地,并从捉襟见肘的镇财政千方百计挤出上万元把路拓宽一半并铺上石粉。 “学校是关系我们子孙后代的大事,一定要确保质量。”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只要一有时间,他就叫上尹德庭一同去工地,了解工程进度,查看工程质量。按照原来的设计图纸,学生宿舍楼应下挖2米深的地基。但是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一面挖到2米就挖到了山根石上,而另一面却还是土。如不改原来的设计方案,将来楼体就有可能会因为地基受力不均而倾斜、开裂。王永华知情后,马上赶赴现场,果断决策:“坚决不能因为工程预算墨守成规!必须火速和设计单位联系,说明情况,让他们变更图纸。”设计图纸变更后,他又先后几次来工地查看,直到亲眼看到地基全部挖到山根石上才放心。学校落成后,分三次往回采购设备,每次回来,王永华都要亲自去现场验货。 学校建成了,全镇19个行政村中,除测鱼学校于2011年底前全部入迁外,其他18个行政村的3年级以上学生也要集中到这儿上学。如何动员家长、转移学生,成为王永华和刚接任的测鱼中心校长吴娟东共同面临的难题。“这种事儿不能硬来,得让学生家长有个接受的过程。”王永华如是安慰一筹莫展的吴娟东。王永华在几经片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为期3个月、分6批搬迁的方案,并主持召开了由村两委干部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的动员会,还把镇里组织的村干部培训刻意安排在学校,让村干部现场感受学校一流的教育设施和教学环境。之后,他又带着吴娟东逐村走访,通过开家长动员会、入户走访、接学生家长来学校参观等方式,做他们工作。在他的努力下,整个搬迁工作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截至6月7日,除杜家庄学校外,全镇18个村3年级以上学生全部入住新学校。 学生迁来了,如何让他们“留得下”,成为王永华最关心的问题。无论是早晨、中午还是晚上,只要他一有空就直奔学校,不跟任何人打招呼,到教室、餐厅、宿舍查看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家长把孩子们交给我们,我们一定要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对他们,让他们在这儿吃得好、玩得好、学得好。”他一次次这样叮嘱学校的领导和教职员工。他还让学校对贫困学生的情况进行了摸排,协调多方力量,为30多名困难学生推出了包括减免生活费、优先为家长办低保等在内的贫困学生救助“套餐”。为解决住宿孩子们来回的交通问题,他找到县交通部门,协调客运公司专门安排了接送学生的专车。 2012年教师节,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孙瑞彬专程到测鱼镇慰问山区老师,握着王永华的手,表扬他把山区教育扶贫工程落实的非常到位,在全市带了个好头。如今,测鱼益海学校已成为石家庄市山区教育扶贫的一面旗帜,先后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10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多次代表全市接受教育部、省、市等领导的视察。 |
关键词:王永华,井陉,西藏,公仆本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