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新闻频道>>

评广播剧《宴请》:呼吁舌尖上“清廉”

来源:长城网 作者: 2014-06-01 22:48:51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曾几何时,“宴请”这个美好的词语悄悄同“官场现象”纠结在一起,危害社会、影响党风,以致于人们形象地冠以“舌尖上的腐败”,更致于党中央国务院不得不三令五申、八项规定、狠刹四风。党和政府如此耗时费力地加以整治而又屡禁不绝,也实属奇葩又罕见了。

  正因如此,广播剧《宴请》把故事背景放在“八项规定出台前夕”就很有意味,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当成一部不可多得的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教材来听一听、想一想。

  我认为《宴请》是一部“讲故事也讲道理”的广播剧,它用轻松幽默又不乏夸张的艺术形式阐述了一个十分严肃的主题,也传达了不少沉重而又深刻的讯号,其中有三个重要的意识让我们深长思之。

  试图揭示公务接待导的不正之风源头究竟在哪里。一直以来,人们对公务接待违规超标的现象是颇有微词也深为不满的,“一顿公务宴,数亩农民粮”,这曾经是老百姓对公务接待的形象说法。有意思的是,即使是那些“被接待”的、身居高位的官员,似乎也有不胜其烦、不堪其扰的感觉,经常看到有媒体报道某地官员无暇回家、渴望喝小米粥、吃家常饭的情况,当然也有拒绝公款接待宴请的官员,剧中有位徐姓省委书记就是这样,对于超标准的公务接待、公款吃喝断然拒绝,愤然罢宴。然而,也正如剧中所言,“当领导的偏偏都是一路师傅一路拳,各有各的打法”,先来的徐书记不吃这一套,后到的另一位领导的“大秘”却暗示李处长接待不够规格,弄得李处长他们惶惶然很是没有底儿。更现实的情况是,不论官职大小高低,大家似乎都不得不在这种浊流中被裹挟着前行——为高接远迎而洋洋自得者有之,心中向往、充满“羡慕嫉妒恨”也决不在少数,而头脑清醒、视这种行为为异路或与之展开斗争的人却少而又少。经济学家说,当人们用在“吃喝”上的支出占比很高的时候,实际上是生活还不发达和优质的表现,同理,当人们整天琢磨着怎样随意占有国家、集体的资源,把它当成一种特权荣耀、全民心向往之、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而浑然不觉的时候,那一定是这个民族的思想意识出了问题,这个国家的肌体出了问题。

  试图从文化的层面上剖析“为官难易”的问题。“为官太易”一度是人们对中国党政官员的评价,这里的“不易”有对某些官员不作为、乱作为的诟病,也有对官员“准入”制度的贬斥,更有对某些官员整日沉湎于酒饭之中,讲排场、摆阔气、搞奢华的嘲讽。但奇怪的是,恰恰一些官员也时时发出“为官不易”的感叹,他们认为,现在做官几乎成了一个高危行业。孰是孰非?难易的界别在哪里?《宴请》一剧也用讲故事的形式感性地作了一些剖白。从剧中看来,为官之事,决不能用“难”“易”这样的二元思维方式来分析评价。例如,在接待处处长李青田和他的小伙伴们小刘、老高等这些所谓基层的或“非官”者看来,当官自然是容易的,他们自己的工作才是最难的,一顿饭耗去了他们多少时间精力还有宝贵的智慧?即便这样,他们仍然处在不安的状态中,生怕哪一点做不好而影响工作业绩、奖金待遇,更重要的是影响升迁特别是当地发展,他们毕竟也是要升迁的啊,地方发展也必须有上级领导支持的啊——请看这是多么困难的事!被接待的、北京来的老首长自然也是认为为官不易的,他似乎早已深谙公务接待中的不正之风,所以行事低调谨慎,还早早为自己设了一道防线:不吃大宴,只一顿简单的农家饭而已,结果呢,还是中招了、躺枪了、落到并不是有人故意设置的陷阱里了。这倒也符合辩证法,难易总是互相转化的,各自以对方为存在的前提。在文艺创作中,这大概类于黑色幽默,有那么一点荒诞的成分。当然,它更是一种文化,一种以“中国特色”为标榜的所谓“官场文化”,这种文化或文化的因子已经渐渐浸入每个人的头脑骨髓,或者说几乎每个职场人都陷在了一张无形的大网中,累得不堪重负。

  试图探索“舌尖上的清廉”的方法措施。公务接待超标,是久治不愈的顽疾。难在何处?当事者道出苦衷:上级来检查、调研,如果简化了怠慢了,轻者落个“看不起人”的名声,重者就要影响项目审批、考核评比。《宴请》剧中李处长他们就是这样一种心理,尽管也有省里徐书记现场罢宴的教训,但也有其他领导对接待工作不满意的经验,他们只能把接待工作做得更好而不是相反,做好的标准之一当然就是千方百计揣度领导喜好并竭尽全力让领导满意,而吃好喝好的标准之一也不见得就是大鱼大肉、高档酒席,也可以是小鱼小虾、特色小吃、农饭菜等等,可开发的东西很多,关键是看动不动脑子,下不下功夫,用不用智慧。所以,一些地方官员提出“接待就是硬道理”、“接待就是生产力”绝非妄言,而媒体上报道有些地方接待把十几个大菜合并成“四菜一汤”、把茅台酒装入矿泉水瓶的做法也并不是什么无奈之举,个人以为这完全可以是说是一种接待智慧的创新表现。与这种行为比起来,《宴请》中的李青田处长未免过于拙朴和实在了,虽然他们也颇费了一些周折和无数的脑细胞子。为什么会这样?这是连外星人都懂得的简单道理:被接待者手里有权,他们对接待方有用。你想,如果像人们描画的那样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三公经费”严格透明,一切以制度说事,谁还愿意搞那些把自己累到精疲力竭的玩意!显然,《宴请》的故事从侧面给我们透露出了这样的意思。但我认为还有新的路数,它在坚持制度反腐的同时,还是想拿起我党一贯的走群众路线的利器——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思想教育,这是自觉抑制和反对腐败的重要保证。从这点上说,该剧正与目前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相暗合。结尾处老首长与“老嫂子”几十年后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巧遇”方式,可谓是对当下“干群关系”生存状态振聋发聩的警省。

  《宴请》在艺术上也很有特点,它是用夸张的、轻喜剧的手法讲述一个十分严肃的故事,表达一个沉重的主题。在整个结构上,呈现一种先扬后抑的态势,在老首长到来之前,市长、处长以及一大群相关人员忙得团团转,为一顿要求并不算高的农家饭菜而四处奔波,气氛紧张又滑稽可笑。等到大家费尽千辛万苦、千难万险、甚至差点搭上性命把饭菜准备好、迎接老首长大驾光临的时候,气氛却陡然一转,老首长的出现便是全剧的结束,很有一种欲擒故纵、大开大合的风范。显然,这是编创者和演播者的精心设计。全剧演员表演投入、到位,角色塑造鲜明丰满,每个人都通过台词恰当而又鲜活地表现出自己的性格特色,具有很强的可听性,音乐音效颇具特色,主题歌的运用切实有效深化了主题。(张玉田)

关键词:宴请,舌尖上的腐败,八项规定

责任编辑:芦静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