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长城原创

我看“志愿精神”

来源:长城网 作者: 储瑞耕 2014-06-20 18:24:26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2014年6月2日,两名志愿者展示领取的送考车牌。新华社发 周建玲 摄

  ●储瑞耕

  前不久全国范围高考,各城市“志愿者车队”已成风气和惯例,这些参与“志愿活动”的司机与考生素昧平生,热心地无偿地为他们服务,消耗了油料与时间,耽误了自己的生意,到底凭什么?为什么?是什么东西在推动这样的行为?这就使得我又一次集中地思考了“志愿精神”的问题。

  高尚的道德行为

  志愿者活动,近些年来已经为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青少年所越来越熟知,且在人们的各种场合表现出来。

  日常生活中,当有人受伤需急救、孕妇生产等突然事件发生,“绿丝带”的出租车就活跃在城乡各处、大街小巷;当地震或者洪涝灾害发生,全国四面八方的“志愿者”就会向灾区集结;全国范围寻亲网络的“宝贝回家”,公安追凶,各个现场都会活跃许许多多的志愿者身影;河北交通广播电台的“992大家帮”已成名牌节目,几年间他们报道了数不清的“助人”好事:残疾人通过这个广播在热心人的帮助下找到了就业途径;老人走失、司机问路、汽车突然打不着火,以及在日常生活中遭遇到突如其来的困难……信息传出,都会有人来热心帮助。

  当我们在生活中实际地体验到诸如此类人间温暖的时候,一种高尚的文明的道德感就会使得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气自然地高亢起来。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实

  志愿者活动,通常就是指不出自任何个人的功利,完全不要外力的任何强迫,而出手帮助他人的行为。

  这样的“助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孟子曰:“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君子最了不起的就是同别人一起行善。)“人在难处帮一把,胜过远处烧高香。”这已经成为中国绝大多数人的一种道德自律。

  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就有过许多这样的人物:侠肝义胆、扶正祛邪,舍身求法、为民请命,路遇不平、拔刀相助,弘扬正气、助人为乐,这也是我们今天“志愿者活动”得以发扬光大的精神文化的传统力量所在。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志愿者,道德,文化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责任编辑:芦静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