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河北省委“一融三同”与青年面对面 心贴心
长城网6月30日讯(记者 吕晓红)6月23日,位于邢台市平乡县的河北欧耐机械模具有限公司仍然像平时一样正常忙碌着。上午9时,这里来了7位“不速之客”,他们拿着行李,被工作人员安排住进了职工宿舍。
八人间,上下铺,硬板床,不能上网,公用的卫生间,甚至连洗澡的地方都没有。来之前已有心理准备的7个人,在现实面前还是稍有不适。盛夏六月热浪袭人,唯有宿舍里的空调能让他们感到些许欣慰。 简单整理行李后,7名“新员工”就被工作人员带去参加岗前培训。接下来,他们将被安排进工厂,带着“河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的“任务”在这里待上三天,与企业青年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零距离接触、零间隙相处、零障碍交流,亲身体验青年生活、亲耳倾听青年心声。 邢台市“一融三同”第2组团干部以新员工身份参加车间劳动。 长城网 吕晓红 摄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邢台市“一融三同”第2组的七名团干部开会交流。长城网 吕晓红 摄 “有一种累是快乐并快乐着” 23日上午,7人被分配到打气筒车间不同的工段,组装打气筒。与其他职工一样,这几个“新人”刚到岗位就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因为没有经验,起初大家干起来有点吃力,速度远远落后于熟练的老工人,更让他们惊讶的是一个小小的打气筒竟然要通过2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简单的流程让他们很快便熟练操作,但在重复、强度较大的工作状态下,他们忘记了初来时的兴奋,手指发麻、腿脚发酸。 23日晚7点,终于熬到了“下班”时间的他们来到食堂,拖着疲惫的双腿,与其他职工一样排队、打饭。“真是饿了。”那晚,他们每个人都吃了很多。
邢台市“一融三同”第2组吃饭时也不忘与青年职工交流沟通。长城网 吕晓红 摄 车间劳动期间、吃饭期间,7位“新职工”也没忘记自己此行的目的,与带他们劳动的青年不停地进行着交流,从个人到家庭,从工作到生活…… 晚饭后,他们并没有立即休息,大家坐在一起对第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感进行了交流,并整理了工作日志,同时还对第二天的工作进行了安排。 初升的红日开启新的一天,24日,7人简单吃过早饭又上岗了。这次,他们被分配到两个车间,其中有4人去了模具车间。在模具车间,他们结识了5名青年朋友,这些朋友都是在企业工作4年以上,对企业有很强的归属感。但是沟通交流中,他们发现这些青年朋友大多渴望进步,希望企业多些技能培训提升自我能力。 下午,7人又回到打气筒车间工作。经过了一天多历练,大家明显已经适应这份工作,效率也明显加快。 “非常欢迎,特别喜欢跟他们聊天。”、“他们干活很认真,干得又快又好,给我们帮了不少忙。”据了解,这个车间是计件工资,他们的再次到来受到大家的热情欢迎,有的工人甚至直接邀请他们去家里吃甜瓜。 “有一种累叫快乐并快乐着。”虽然很忙很累,有的人的胳膊已经酸的抬不起来,但大家非常高兴,收获不小。这7人与青年职工零距离的接触,听到了很多他们的心声,比如希望企业多举办丰富的娱乐活动、关心下一代的教育问题等等。
7名团干部以大学老师的身份与企业青年职工开展了座谈会。长城网 吕晓红 摄 融入青年才能听到青年最真实的声音 “企业有没有共青团组织”、“企业青年现状和需求有哪些”、“青年业余文化生活是否丰富和遇到哪些问题”?6月25日上午,经历一线历练的他们角色转变,今天,他们是前来调研的“大学老师”。上午10时,他们以课题调研的方式与企业青年职工开展了座谈会,进一步了解了企业青年职工的生活现状与渴望。 其实,他们此行原非如此简单,“大学大师”也非他们真正的身份。邢台市“一融三同”活动第2组是他们真实的身份,成员更是由共青团河北省委副书记郭旭涛、志工部副部长胡克明,邢台市青年联合会秘书长王沛,共青团巨鹿县委书记郑晓兰、副书记徐跃峰,共青团平乡县委副书记韩书胜,以及共青团河北省委志工部干部王慧杰。 这次他们隐去身份、隐去职务,以普通青年的身份融入青年听到了青年最真实的声音,真正了解了青年的生存状态、所思所想、所需所求、为以后开展基层团委工作,引领青年、服务青年提供了宝贵资料。 为了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到实处,从2013年开始,团省委开展了“一融三同”活动,今年更是辐射到市县一级团组织。这次活动省、市、县、高校、国企的787名团干部参与进来,由117名副处级以上团干部带队,分成117个小组,深入到全省各地的企业和农村。为了防止“被导演”、“被安排”的情况出现,活动之初,团省委就制定了“作风十条规定”,所有团干部自行前往活动地点,活动期间不陪同、不照顾、不打扰,费用自理。
共青团河北省委副书记郭旭涛等7位同志集体亮明身份,再次与这三天认识的“新朋友”交交心,说说心里话。长城网 吕晓红 摄 自觉下基层 群众感受到不一样的干部 “很高兴与大家再次见面,在河北欧耐模具有限公司这三天,我们以普通青年的身份利用吃、住、劳动、座谈、参与活动的一切机会,充分与青年接触,与青年交流,感触很深,收获很大。”25日下午,郭旭涛等7位同志集体亮明身份,再次与这三天认识的“新朋友”交交心,说说心里话。 “真是没想到啊,太意外了。”这是得知7位老师的真实身份后,包括河北欧耐机械模具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银计在内的企业职工最直接的感受。“员工告诉我是河北师范大学的老师来体验生活,当时也没在意,本来已经给他们安排好了住的地方,可是这七位“老师”强烈要求住到职工宿舍。”李银计回忆道。 “在车间看到他们时,几个人一点架子也没有,还主动帮我们干活,我就真以为是来体验生活的大学老师。”青年职工田向荣回忆起刚刚结识“老师“时的情景仍觉得难以置信。得知“老师”们的真实身份后,他反倒紧张了起来,略有些担心:“不知道自己之前有没有说错话,说了一些领导们不爱听的。” 田向荣说,总觉得他们和领导不一样,很平易近人。“总是问我们有没有些娱乐活动,现在的工作累不累,对企业哪些地方不满意,希望怎么样等等,感觉是发自内心的关心我们。像他们这样能到一线与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的领导现在越来越少了,他们是真的设身处地为我们着想啊。” “7位‘老师’刚住下就要求进厂工作,隐瞒身份跟我们的职工在一起工作,一起吃饭,一起住工人宿舍,当时好多人都问我,他们是干什么的,我说是大学老师来体验工人生活的。”该公司办公室副主任郑力峰回忆初见这7位“老师”时的印象,“他们隐藏的真是太好了,今天如果不是自揭身份,我还被蒙在鼓里呢。他们身上没有一点的干部派头,自觉走进基层、接近群众,干部作风和过去相比,真的是不一样了。” 记者简评: 基层在哪里?不应在公仆口头,最应在公仆的脚下!
人民过得好不好?不应在下级的报告中,最应在党员干部的视野里! 高高在上必然断根,走下去才有活水,融进去才会连心。 党员干部就应该和人民群众在一起!为河北的团干部点个赞! |
关键词:团省委,一融三同,河北,青年,面对面,心贴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