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长城原创

【图文访谈】风光摄影家姜平:摄影是心灵的感悟

来源:长城网 作者: 张文硕 2014-07-24 21:48:48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摄影家姜平性格外向又颇多心思,幽默诙谐又善于思考。丰富的人生经历是成就事业的基础,他的作品是其为人的体现,既唯美又经典,既大气又精致。他还是为数不多的将自己的作品推向市场的成功者。曾担任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全国重大工程的首席摄影师、《中国国家地理》首席摄影师、图片编辑,出色完成所有重大题材的拍摄任务。
 
风光摄影家姜平
姜平新作《风光之道》。长城网记者 张文硕 摄

  主持人:摄影人通常被分为三类:摄影爱好者、摄影师、摄影家。聊一聊您从摄影爱好者变成摄影家的经历吧。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摄影?

  姜平:从事摄影30年了,目前给自己的定位还是自然地理摄影师,还谈不上摄影家,因为本身从事的就是一个摄影工作。作为摄影来讲,无所谓什么摄影师、摄影家或是摄影爱好者,现在是一个影像(设备)爆发的时代,往往发生的大事件不一定都是摄影师或摄影家在场,人们拿手机就可以拍。对摄影的思想除了把照片拍的好看以外,更多的是要传达一种对社会的认识,是自己的人生的写照。欣赏者的生活和阅历看到这些影像作品是否产生共鸣?能否触痛他们内心深处的某种东西?是摄影作品需要达到的目的。

  主持人:风光摄影是很多摄影人的第一选择,只要走到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按下快门就可以了,同时也是最容易提升的一种。但很多摄影人却越走越“黑”,能给他们一些指导吗?

  姜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人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出门。二三十年前人们都没有机会出去旅行,而人们出行的最好伴侣就是相机,人们走到哪就拍到哪,但是拍出来的东西只能停留在“明信片”的水平。而真正的风光摄影是需要有自然的元素,同时传达某种人的期许和意愿在其中。风光不见得要拍一些没有人去过的地方,而更多的是拍你更熟悉的东西,比如说家门口的公园。同时,拍摄时要注意挖掘主题,不要被固有的思维禁锢。比如去黄山拍摄,我看了好多黄山的照片,基本上都是黄山的云海,雨后的云雾,好像黄山没有了云海就不是黄山了,有些人等了一个星期就是为了等黄山的云海,云海不出现就不去按快门。这是一种不好的惯性思维。黄山的云海只是黄山的一种现象,而黄山的大部分时间都以我们看似很平常的状态存在,你能否在黄山看似很平常的状态挖掘出黄山的内在美,基本上没人这样思考。不能总是去追求漂亮的风景,而忽略了那些悲沧的风景,那些风景充满着历史的印记,现代人越来越浮躁,脚步走的很远而心灵却仍在原地踏步。

  主持人:摄影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有过迷茫,您是如何看待“瓶颈”的?

  姜平:所谓的“瓶颈”也就是说人们拍的越来越多,最后“没得拍了”。风光摄影一定是要由“再现”提高到“表现”,“再现”是有尽头的,但“表现”是无穷的,虽然两个词只有一字之差,但有天壤之别。很多人拍照片就是一味的“再现”,一味的记录,缺乏思考,缺乏思想,缺乏对生活细致的观察,缺乏对事物的准确把握,所以造成一种怪圈,就是我们所谓的“两重”,一个是重复自己的惯性思维;另一个是重复别人以往的成功经验。真正比较好的创作照片,不见得每天都拍,首先是思想、想法到位。

  我曾经认识一位美国国家地理的摄影师,20年前来中国,当时没人关心环境污染,中国正在朝气蓬勃的向上走,而这位摄影师就观察到了这一点。他来到中国7次没有带相机,一个摄影师千里迢迢跨越太平洋竟然不带相机!他是来思考,来摸索。

  所以,所谓的“瓶颈”还是来源于自身。之所以“瓶颈”还是因为缺乏主题,摄影其实是心灵的感悟,必须要动脑,而不是用腿,走再多的路不如认真地静下来思考。

  主持人:拍摄风光时往往会遭遇不同的环境,天气、地理位置等多重因素会导致环境特别恶劣,您是否有过特别难忘的拍摄经历?

  姜平:难忘的经历随着摄影的时间越来越长,经历过了的越来越多,很多东西都淡忘了,如果总是沉浸在过去难忘的痛苦回忆中,我不会走到今天。我可以说是几经生死,所以说任何痛苦对我来讲都是过往云烟。因为你选择了自然,你就应该去接受这一切,所以都无所谓。

 [1] [2] 下一页

关键词:摄影,姜平,风光摄影

责任编辑:张文硕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