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长城原创

“河北桑蚕第一村”女支书无怨无悔的奉献路

来源:长城网 作者: 李丹丹 2014-07-25 22:48:08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任杖子村党支部书记张玉珍讲述往事。 李丹丹 摄
任杖子村党支部书记张玉珍讲述往事。 李丹丹 摄

  长城网承德7月25日电(记者 李丹丹)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任杖子村党支部书记张玉珍,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带着当地村民经过十几年艰苦奋斗,把一个地处深山产业基础差、出行难、饮水难的贫困村,建设成了一个以桑蚕业、林果业、养殖业为主体的文明生态村,村民出门就是水泥路,进门就有自来水。

  临危受命,挑起“村支书”的大梁

  解放初期,养蚕是任杖子村村民重要的经济来源,到80年代成了该村的支柱产业,家家养蚕,渐成规模,每年产蚕茧10多万斤,曾被河北省评为“河北桑蚕第一村”。

  那时张玉珍贷款买了大汽车跑运输,她从村民手中收购蚕茧,烘干后卖到浙江、山东等地,是村里的女强人。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1996年一场大火烧毁了村里的茧站,也烧毁了村里没有卖出去的蚕茧,这把火让任杖子村背上了90多万元的债务。面对如山的债务,村里再没有一个人愿意当村干部,村民一时没有了主心骨。

  “她曾经在县化肥厂干会计,人很能干,家里跑运输,日子过得很红火。”村里的老党员张海林告诉记者,“都觉得她肯定能行。”

  就这样,乡里、村里多次来人做张玉珍的工作,请她出任任杖子村党支部书记。看着大家伙恳切的眼神,张玉珍接下了这副重担,挑起了村支书的大梁。

任杖子村硬化的水泥路。 李丹丹 摄 
村里硬化的水泥路。 李丹丹 摄 

  把脉村情,修好村庄“幸福”路

  任杖子村有13个自然村,21个居民组,489户,1700多口人,耕地仅有1592亩,而且全部都是坡耕旱地,村里资源匮乏,祖祖辈辈都是靠天吃饭。因13个自然村顺山就势,建在了山腰或者山脚下,村民进出只有蜿蜒的山路,运东西靠肩扛驴驮,交通十分不便。再加上山高路陡,村民吃水十分不便。

  张玉珍开始着手解决村民吃水和出行的问题。带领村民开始了一场自己动手建设水利工程的战斗。

  时值7月盛夏,张玉珍带着村民头顶烈日,抬沙子、扛水泥,挥铲抡镐挖基础修水池,埋设输水管道。热了,就喝口凉水擦一把汗;累了,就坐在工地上歇一歇。经过20多天的努力,硬是在高山上建起了1000多米集水管路,60立方米和280立方米两个蓄水池。“蓄水池蓄水和入户都不用电,利用山体落差形成的自然压力,使水流直接入户。”喝着自家水管流出的自来水,张玉珍的脸上掩不住的笑意。

  在随后的几年里,张玉珍带着技术人员转变了村内的山山沟沟,先后建设水利工程12处,全村绝大部分林果实现了水利化。到2013年底,村村户户都通上了自来水。

  吃水的问题解决了,还有道路的问题摆在张玉珍的面前。张玉珍一趟趟地跑交通局、水利局寻求支持。“一次,我去省交通厅找一位领导,到石家庄的那天领导却出差了,为了省钱,舍不得住宾馆就在树下住了三晚。”说起当年,张云珍感慨颇多。

  她一心一意为百姓办实事的倔强劲儿,深深打动了省市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村庄道路不仅被纳入2004年“村村通工程”建设计划,还得到了资金和修路物资支持,市交通局还答应免费勘测规划。

  2004年,全村一期工程3.5公里付诸实施。可是因种种原因工程队没按合同规定的期限完工,看到这个情况,张玉珍急了,决定自己修路。这一决定,给家人带来了不小的灾难。“那段时间,家里连续遭到汽油瓶的袭击,我劝她别干了,不要为村里的事较真。”张玉珍的丈夫刘明俊回忆说。女儿放学回家,看到家中的情况,抱着张玉珍哇哇大哭:“妈,你别干了行吗,这么拼命你图啥啊?”

  第二天,100多位村民来到村部,“张书记,这条路咱们自己修,我们支持你!”“可是村里没钱啊......”张玉珍的话还没落下,村民们紧接着说:“修自己的路不要钱,我们自己出工。”得到村民的支持与响应,张玉珍感动得留下了热泪。

  开工第一天,村民们自己就铺筑了宽3.5米、15厘米厚的水泥路面151米。在张玉珍的带动下,村民们投工1700多个,出动各种机械设备200多台(套),仅用了23天就修完了3.5公里水泥路,由此结束了4个自然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历史。随后几年,张玉珍带领全村百姓陆续完成了11.5公里的盘山环路,南北两山13个自然村的村民出行方便了。

  “我最对不起的就是父亲和我丈夫了。”采访中,张玉珍频频落泪。2004年,一门心思沉浸在修路中的张玉珍,接到父亲病重的电话后急忙往家赶,看到父亲没什么事又急忙往村里赶,半路就接到了父亲去世的消息。“身为子女,不能尽孝,我狠狠地抽了自己四个耳光。”而他的丈夫刘明俊患肝癌已经十来年了,这些年,张玉珍忙于村里的事情,丈夫住院期间都没有好好照顾。

  向荒山要财富,村民“钱袋子”日渐鼓起来

  2001年,张玉珍连任党支部书记,她请老支书梁永贤出山,帮助谋划全村经济发展。利用任杖子村山场广阔、山多地少的特点,引导村民变劣势为优势,“靠山吃山、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大力发展林果业,成立板栗专业合作社,鼓励全村种植板栗、核桃、苹果,建立任杖子村自己的“绿色银行”,带领村民发家致富。

  “我们村栽种板栗30万株,栽种杏树20多万株,速生杨9万株,嫁接大扁杏2万多株,桑树20万株,到2013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了5500多元,农民致富有了依靠。”张玉珍说道。

  同时,张玉珍在山上开辟了牧场,成立了养羊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养殖业,还争取了3万元的启动资金。在山坡上建立了两个牧场,把它租给了懂养殖的村民。牧场的好效益,带动了全村的养殖热情,很快就发展到50多户养殖户。经过不懈的努力,村民的“钱袋子”日渐鼓起来,外出打工的村民也陆续地回到了村里,村民走上了发家致富的路子。

  现在,张玉珍又酝酿了新的梦想。“下一步,我们准备建设鸭嘴山下步行路、环山农家游,春蚕教育基地。”张玉珍说,“把开展爱岗敬业的传统美德教育和发展乡村旅游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实际动手领养一帘子蚕,领会‘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精神和奉献服务他人的情怀。”

  张玉珍是怀为民之心、务实之志,奉献自己服务他人。

关键词:河北,宽城,张玉珍

责任编辑:李丹丹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