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长城原创

“塞罕坝精神”是一份坚守更是一种感动

来源:长城网 作者: 吴树玲 2014-08-21 16:50:2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卫星遥感监测下的塞罕坝

卫星遥感监测下的塞罕坝。长城网 张欣 摄

  8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重点网络媒体河北行”采访团记者一行来到“千里松林”塞罕坝。塞罕坝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森林,是三代塞罕坝人通过52年时间的艰苦奋斗,在高寒荒漠地区,创造了让沙漠成绿洲、变荒原为林海的人间奇迹,为京津及华北地区生态环境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8月16日长城网)

  塞罕坝处于河北与内蒙古接壤地区,天气高寒、气候干燥,在这样的地方建造林场,不仅要克服生活环境的艰苦,同时要克服技术难关。这里过去有着“六女上坝”的传奇:六个正值年少的女同学放弃高考,立志将青春献给塞罕坝的壮丽事业,面对的却是超乎想象的艰苦条件,四面透风的苗棚,冻的直打冷战,忍受着钻心疼痛,累到站不起来,却仍然将满腔热情心甘情愿的铺洒在万亩林场上;当初创业的塞罕坝人,住在窝棚和土坯房里,吃的是窝头,喝的是雪水,气温在冰点以下,每个人的衣服都冻成冰甲,被窝成为“冰雪窝”,创业者就把转头和石头扔到火堆里,烧热再搬进被窝……正是这些不惧困难的创业者,才有了今天壮美的塞罕坝机械林场。

  塞罕坝机械林场如今风景优美,水土肥沃,孕育着无数的动物和植被,为北京挡住沙尘,为天津涵养水源,为河北守住资源。难以想象,这里曾经是植被稀少、沙漠化严重的荒原,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得益于三代塞罕坝人的艰苦创业和坚守,正是他们用几代人的努力,在这样环境艰苦、天气高寒的地区,创造出了奇迹般的绿洲。三代塞罕坝人不仅为京津冀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他们勤劳勇敢的“塞罕坝精神”更是感动了采访团所有记者和每一个中国人。

  如今的塞罕坝人,压力更大了。这用前辈们的鲜血浇灌出来的万亩林场,在大火面前却会显得不堪一击,北方干燥的气候令防火成为任何林区和草原的重要任务,塞罕坝人在防火期更是神经紧绷,这是关系林场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在防火期,塞罕坝人夜以继日轮流值班,每天频繁地上山巡查,利用各种工具宣传防火知识,大造声势,只为守护林场安全。他们的条件虽然比创业者好,但献身绿色事业的“塞罕坝精神”依然不灭。除了守卫林场,塞罕坝人还以林场为依托,增加产品附加值,发展多种经营方式创收,让林场切实成为当地群众的财源。

  塞罕坝林场三代人用青春、汗水和血肉之躯谱就了一曲史无前例、可歌可泣、催人泪下的创业华章。他们用青春换来了茫茫高原上无言矗立的“绿色长城”,为塞罕坝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守护着北京的绿色屏障。塞罕坝的今天让河北人看到了“绿色崛起”的希望。学习塞罕坝人,就是学习他们胸怀理想,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精神,学习他们使命至上、甘于奉献的崇高品质。要想实现河北“绿色崛起”,还必须如塞罕坝人一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有攻坚克难的毅力,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塞罕坝精神,不仅是一份坚守,更是一种感动。‍(吴树玲)

关键词:塞罕坝精神,网络媒体,河北行

责任编辑:芦静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