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长城原创

李兴钊:甘做泊头农业战线上的忠诚卫士

来源:长城网 作者: 赵宝明 陈涛 杨金成 2014-09-09 11:23:16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李兴钊在田里查看农作物长势。陈涛 摄
李兴钊在向农民传授种植技术。陈涛 摄

  长城网沧州9月8日电(记者 赵宝明 通讯员 陈涛 杨金成)李兴钊,51岁,1989河北农业大学毕业的他,一毕业就被分配在了农业局,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与广大农民成了朋友,打成一片,成了农业战线上的忠诚卫土。这其中凝聚着多少艰辛和努力,更无法释怀的是他内心深处那难以割舍的朴素情结,就像他自己所说得那样,因为他是农民的儿子。

  数年如一日的工作狂

  和他同年参加工作的同事李书贵说:“跟李站长出去的时候,他就是个工作狂,有时候到了饭点,人们又累又饿了,他根本就不考虑这点,非得干完这项工作,群众满意了,他高兴了,我们才能休息”。同事们开玩笑说,只要一说下乡,谁都不愿跟李站长分在一组。

  在植保站工作这些年,只要下乡,他总是走得最早,回来得最晚,同事们早已经习惯了他的工作风格,因此每次跟他下乡,都会提前跟家里打好招呼,因为他们知道,回来肯定早不了。虽然工作很累,但是同事们从来没有怨言,并且都积极地学习李兴钊踏踏实实干工作的精神。

  每次下乡,李兴钊随身包里总是带着米尺和小铲子,走到哪带到哪,只要到了地里不是给作物测量高度,就是挖土看土地的含水量,为的是要掌握农作物的第一手资料,做到心里有数,好给农民提供准确的信息,为粮食增收保驾护航。二十多年来,他坚持常年深入一线,每年下乡均在200天以上,手机始终是24小时开机,为的是时时刻刻接听农民朋友的电话,为他们解答疑问,解决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农民心中的知心人

  赵古屯村的一个种田大户种的玉米有400多亩,这几年收成不错,他说这都亏了李站长。他说:“2012年粘虫特别厉害,多亏李站长他们来的及时,给我们提供了补救措施,没有造成很大的损失,基本上没影响产量,要不轻则也要减产50%,甚至会绝产。李站长把我们的地当成自己的地一样,经常来地里观察墒情,查看苗情,病虫害防治及时通报,也多亏了他们的技术帮助,我才能年年丰收。”这些年,赵井奎没少和李兴钊打交道,耕作期间一遇到什么难题,就会第一时间想到他,只要一个电话,李兴钊就会准时赶到。

  李兴钊把农民当亲人,农民也把他当知心人。一次他下乡,到了一个种田大户的地里看农作物的情况,这个种田大户就想请他吃饭感谢他的帮助,李兴钊却婉言谢绝了。现在,不少农民朋友来泊头办事,不管多忙都要到李兴钊的办公室坐会、说会话,李兴钊总是热情接待,处的就像一家人。

  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的好干部

  一次,李兴钊在下乡的路上看到路边有给农作物喷药的农户,他下去问是治的什么病,农民告诉他治吸浆虫,他赶紧跟人家说你现在喷这个药不对,要过一段再喷,现在喷了也没有效果。但是人家一开始根本不听他的,经过他一番解释,农民才信了他,他才又上车赶往下乡的目的地,而这时早就过去了半个小时。同行的同事认为一点小事,不值得,他则笑笑说:“我要是不跟他说清楚了,他这个药就白打了,不但白打,到时候虫害真出来的时候他的农作物就会减产,说清了,既省了药钱,又保住了农作物,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值得。”

  类似的在别人眼里微不足道的小事,李兴钊做了很多。

  为了把国家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他积极搞好小麦播种面积调查,摸清各个乡镇实际小麦种植面积,为冬小麦“一喷三防”物资发放打下基础。在物资发放期间他坚持在一线工作,每天从早晨5点多开始工作直到晚上近9点,一直到完全发放至乡镇才“收工”,接着就是搞好乡镇补贴物资发放督导,使国家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2012年三代粘虫发生季节,他硬是带领全站同志在农民的田间地头蹲点十多天,通过实际调查,成功预报了泊头市将会局部发生严重病虫害,并根据发生时期和发育情况及时发布了病虫情报,使三代粘虫得到及时防治,极大地减少了经济损失,受到省植保检疫站和沧州市植保站表彰,更是使老百姓得到了切实的实惠,受到农民群众的好评。

  李兴钊说:“我的工作本身就是跟群众、跟农民朋友密切相关的。我把测报工作做及时点,准确点,就减少了农民的损失;我往地里多跑几趟,农民就能少走点弯路,让庄稼增收,我很荣幸,也很自豪。今后,我也会继续做好服务“三农”的工作,为农民为全市农业增收增效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农业,泊头,李兴钊

责任编辑:刘延丽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