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长城原创

南和:传承好人精神 弘扬好人文化 引领尚德之城

来源:长城网 作者: 孙阳 龚磊 郭飞 2014-10-03 21:17:08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长城网邢台10月3日电(记者 孙阳 龚磊 郭飞)在南和县好人公园——和阳广场,18张平民笑脸绽放在宽阔的展板上:骑车十公里勇擒肇事者的李建新、十年无悔坚守卧床双亲的程凌志三兄弟、勇救落水儿童的好男儿王彦波......一个个图文并茂的好人事迹,述说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善行义举;不止如此,在南和8个乡镇218个村,“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家庭”、“南和好人”等各类好人评选也异常活跃生动,他们成为南和孝老爱亲、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等各类社会风尚的典范……在南和,善行义举已自觉内化为一种道德文化。

  从个体自发的“好人行动”到潜心自觉的“好人文化”,从一种外在表现到一种深层追求,南和县以扎实有效的道德实践,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添上亮丽一笔。

  南和县委书记李超英说,要把道德建设体现在落细落小落实核心价值观每个环节,让善行义举逐步成为全县人民的内在追求和自觉行为,成为善义之地、尚德之城的力量源泉。

  善行义举层出不尽,好人文化蔚然成风

  齐兆钧是南和县贾宋镇齐庄村一位63岁的退休老教师,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有点抠门:舍不得为自己添一件新衣服,一身中山装穿了十几年,但却在8年间先后寄出140多张汇款单,资助了10位素不相识的外地贫困学子,帮他们完成学业。140多份汇款回执单,承载着一位老人殷切的关怀之情,更承载着远方10个贫困孩子命运的希望。齐兆钧说,每次汇款回来,看着回执单上的姓名,他都会生出一种幸福。

  在南和,像齐兆钧这样的有一群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南和好人”。他们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风华正茂的青年,也有稚气未脱的儿童,在他们身上,“好人”二字得到了生动的实践和升华,“以道育人,以德立县”被他们诠释得淋漓尽致。

南和县“和阳义工”爱心团体来到县敬老院为老人们修脚。 南和县文明办 供图

  扎根县城最偏远卫生院的年轻女孩儿殷海莲,把单位当作自己的家,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搀扶病人上厕所,被大家亲切称为“南丁格尔”式的好护士;南和县第一小学学生白世杰、刘博洋、徐少尉在学校门捡到近两万元现金,很快将其交到老师手中,在学校的帮助下,财物最终物归原主。三位小学生入选“中国好人候选人”榜。

  ······

  “尊德、尚德、行德已经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郝立群介绍,县委县政府持续扎实推进道德立县工程,促使好人文化蔚然成风,也使得“爱家崇德、改革创新、激情自信、开放包容”衍化为南和精神,正是这点点滴滴的善行义举,积累了丰厚的道德财富,筑就了南和尚德之城、精神高地。

  好人文化古今交融,常态机制无缝覆盖

  南和好人文化遍地开花,既有历史积淀,更有现实催发。

  南和,古称和阳,是千手千眼观音的初禅之地,尚善尊德的观音文化氤氲了淳朴和善的民俗民风和真善美的文化精神;一生为振兴大唐励精图治的名相宋璟,以国为重以民为先的明代贤臣朱正色等诸多历史名人也都诞生在这片厚土,为南和涂抹上了“忠孝仁义”的浓郁文化色彩。

  传统的道德积淀能否转化为现实的道德力量?南和全县上下用行动作出了回答。

  

 [1] [2] 下一页

关键词:好人精神,好人文化,尚德之城

责任编辑:孙阳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