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长城原创

繁育“文艺”离不开“群众”之土

来源:长城网 作者: 刘晓阳 2014-10-20 22:01:35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5日上午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在会上强调,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10月15日人民网)

  大量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都源自真实的人民群众生活。比如,在原始时代,人们因从事集体劳动产生的劳动号子,成为民歌的一个主要体裁。其实,稍微留心不难发现,从话剧、歌舞、影视、书籍、曲艺等多类文艺作品之中,都有人民生产生活的踪迹。显然,人民生产生活是文艺作品的灵感来源的重要因素。

  当前,市场上文艺作品虽种类繁多,但艺术赏析水平高低各不相同。有的人盲目追求市场效益,在文化产品生产上,只看数量,不顾质量,倾向压缩文艺作品的生产周期,盲目追求数量,寻求经济效益,存在有“高原”缺“高峰”现象,造成市场文化产品传播陋习。不少文化作品内容互相抄袭模仿,形式风格千篇一律,创作不是精益求精,而是采取批量式、机械化生产,寻求快餐式消费带来的经济利益,文化产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无暇顾及,文艺作品本身的社会价值导向也被变成“泡影”。甚至有的文化产品传播者,将低俗理解为通俗,将欲望诠释为希望,把单纯感官娱乐当做是精神快乐,造成低俗恶俗的负面效应,不仅影响到人民群众对优秀文艺作品的追求,也使得部分文化产品传播失去了文艺本身的价值作用。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优秀文艺佳作,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民间应该是文艺作品大放异彩的永恒天地。时代发展的今天,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更加强烈,文艺创作必须融于群众心中的文化需要,才能被群众接受并获得认可,而经过人民群众考验的文化作品也必定是优秀的不朽之作。

  发展文艺,繁育文化,需要时刻贴近百姓,融入群众,真正做群众喜爱的文艺作品,作为创作者,要敞开胸怀,切实走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之中,只有做让人民群众看得懂、听得懂的文艺,群众才会走近作品,才能感悟作品本身带来的真正文艺魅力。所以,只有把文艺扎根群众,佳作才会问世,也只有经得起群众考验的作品,文艺精髓才能源远流长。(刘晓阳)

关键词:文艺作品,创作,市场

责任编辑:芦静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