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个孩子的命运牵动了什么?【长城时评】
●储瑞耕 一次“暖心行动”,在河北交通广播电台“992大家帮”栏目的具体组织下,在寒冬里成功进行。 石家庄有一所纯公益的艺术学校——“友好使者中专学校”。学校有16名学生,最大的18岁,最小的8岁。16个孩子每一个都有凄凉的身世。比如:张恒涛,14岁,来自邯郸鸡泽,父亲在一场车祸中丧生,爷爷奶奶和叔叔强行占了土地和房子,把他妈妈、姐姐和他赶出家门,妈妈一气之下精神失常,姐姐打工给妈妈看病,他无人照顾。张国全,13岁,来自平山县,5岁时母亲去世,姐姐失踪,父亲常年在外打工。王云龙,15岁,来自保定安国,母亲瘫痪,哥哥去世,父亲生活难以自理……这些孩子在这所学校里,上学、生活全部免费。该校老师大多是来自大学的青年志愿者。半年前开办之初,先后曾有山西、北京两家企业承诺“无偿资助”,可中间发生变故资金链断裂,时至11月中旬,这个学校依然在为怎么保证学生们不挨冻而发愁,同时也在经历该如何维系下去的“寒冬”。学校如果关闭,这16个贫寒孩子的命运将会面临难以想象的艰难。节目呼吁爱心人士和企业出手相助,当务之急先帮孩子们解决取暖的问题。 我听了广播,心里既难过又感动:这里的助人行为完全是主动的、无偿的,没有事先的安排,没有领导的要求,没有组织的监督,这样的出钱出力,这样的古道热肠,这样“人性使然”的真情付出,真是寒冬里的一股暖阳啊! 扶贫济困,体恤弱小,路遇危厄,尽力相助,这是一种高尚的人道主义,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固然有总体上的“广大公民越来越富裕”的一面,同时也不可否认有这样残酷的现实情况:由于种种客观的、主观的、历史的、现实的、时间的、地域的等等各方面因素的错综复杂,“贫困”、“弱小”乃至极其困难,难以生存下去的情况都是存在的。 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中,就向整个社会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如何帮助弱小者、困难者? 各级人民政府必须承担“第一责任”,这是毫无疑问的。同时,社会的方方面面,爱心企业、新闻传媒、贤达人士,也有高尚的社会义务,来出力解决这样的社会困难问题。 实事求是讲,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乏“腰缠万贯、百万贯”的相对富裕的人了,但是,我们的慈善事业却往往显得相当落后。许多有钱的人,见到困厄的人,常常表现得很小气,很冷漠;他们或者装聋作哑,作“作壁上观”;或者唱唱高调,说些同情的话;有的甚至对热心出钱出物帮助困难群体的人阴阳怪气,说三道四;特别不好的现象是:有的领导干部,头头是道号召别人去做这做那,他们却于己伸手贪污,于人“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 在这样一种不好的人心社会生态中,许多“民间的自发的”慈善活动倒是搞得红红火火,令人常常感到社会的热气不灭。 这是希望之所在,同时通过这样“群众性”爱心活动的“倒逼”,使得我们的各级党委、政府、企业、慈善机构、干部人等方方面面都重视起来,那么问题就有望不断得到解决,整个社会就会冷气越来越少,热气越来越多。 |
关键词:暖心行动,公益,慈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