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长城原创

16个孩子的命运牵动了什么?【长城时评】

来源:长城网 作者: 储瑞耕 2014-11-28 14:44:42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储瑞耕

  一次“暖心行动”,在河北交通广播电台“992大家帮”栏目的具体组织下,在寒冬里成功进行。

  石家庄有一所纯公益的艺术学校——“友好使者中专学校”。学校有16名学生,最大的18岁,最小的8岁。16个孩子每一个都有凄凉的身世。比如:张恒涛,14岁,来自邯郸鸡泽,父亲在一场车祸中丧生,爷爷奶奶和叔叔强行占了土地和房子,把他妈妈、姐姐和他赶出家门,妈妈一气之下精神失常,姐姐打工给妈妈看病,他无人照顾。张国全,13岁,来自平山县,5岁时母亲去世,姐姐失踪,父亲常年在外打工。王云龙,15岁,来自保定安国,母亲瘫痪,哥哥去世,父亲生活难以自理……这些孩子在这所学校里,上学、生活全部免费。该校老师大多是来自大学的青年志愿者。半年前开办之初,先后曾有山西、北京两家企业承诺“无偿资助”,可中间发生变故资金链断裂,时至11月中旬,这个学校依然在为怎么保证学生们不挨冻而发愁,同时也在经历该如何维系下去的“寒冬”。学校如果关闭,这16个贫寒孩子的命运将会面临难以想象的艰难。节目呼吁爱心人士和企业出手相助,当务之急先帮孩子们解决取暖的问题。

  11月21日节目播出,马上就有四面八方的听众热心回应——戎先生表示可以提供供暖设备,他是生产这种设备的,可以根据学校的需要提供。常先生说:“我是开网店卖被子的,我可以捐助学校用的所有棉被。”冯女士表示:自己经营一家公司,可以长期全面资助学校继续运行下去。搞美术专业的牛先生表示可以义务给孩子们上专业课,网友张鹏表示可以提供美术师资和教学的材料和工具。听众赵玉刚说:他是一个酒厂河北省办事处的负责人,表示想和这个学校合作,提供长期帮助……到11月26日,已经收到爱心捐款12000元,取暖设备已经安装上,棉被、冬衣、文具都已齐集,志愿者和长期支持的企业都已落实,还不断有全省各地的爱心包裹寄到学校……

  我听了广播,心里既难过又感动:这里的助人行为完全是主动的、无偿的,没有事先的安排,没有领导的要求,没有组织的监督,这样的出钱出力,这样的古道热肠,这样“人性使然”的真情付出,真是寒冬里的一股暖阳啊!

  扶贫济困,体恤弱小,路遇危厄,尽力相助,这是一种高尚的人道主义,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固然有总体上的“广大公民越来越富裕”的一面,同时也不可否认有这样残酷的现实情况:由于种种客观的、主观的、历史的、现实的、时间的、地域的等等各方面因素的错综复杂,“贫困”、“弱小”乃至极其困难,难以生存下去的情况都是存在的。

  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中,就向整个社会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如何帮助弱小者、困难者?

  各级人民政府必须承担“第一责任”,这是毫无疑问的。同时,社会的方方面面,爱心企业、新闻传媒、贤达人士,也有高尚的社会义务,来出力解决这样的社会困难问题。

  实事求是讲,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乏“腰缠万贯、百万贯”的相对富裕的人了,但是,我们的慈善事业却往往显得相当落后。许多有钱的人,见到困厄的人,常常表现得很小气,很冷漠;他们或者装聋作哑,作“作壁上观”;或者唱唱高调,说些同情的话;有的甚至对热心出钱出物帮助困难群体的人阴阳怪气,说三道四;特别不好的现象是:有的领导干部,头头是道号召别人去做这做那,他们却于己伸手贪污,于人“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

  在这样一种不好的人心社会生态中,许多“民间的自发的”慈善活动倒是搞得红红火火,令人常常感到社会的热气不灭。

  这是希望之所在,同时通过这样“群众性”爱心活动的“倒逼”,使得我们的各级党委、政府、企业、慈善机构、干部人等方方面面都重视起来,那么问题就有望不断得到解决,整个社会就会冷气越来越少,热气越来越多。

关键词:暖心行动,公益,慈善

责任编辑:芦静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