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张家口12月10日电(赵忠兵 孙宏 记者郭洪杰)“这是我厂投产以来完成的用时最长、用人最杂、管理最难的改造工程,改造工程的圆满完成不仅考验了我们的管理水平,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大唐国际张家口发电厂总工程师闫青在脱硝改造工作总结会上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今年9月下旬,大唐国际张家口发电厂8台机组脱硝改造工程全部竣工,8台机组出口氮氧化物浓度均符合国家新的排放标准,提前一年半完成了预计5年的改造工期。
据了解,大唐国际张家口发电厂投产于上世纪80年代末,拥有8台30万千瓦国产亚临界凝汽式机组,为跟上国家环保政策的要求,作为河北省“双三十”企业,于2011年开始着手实施8台机组的烟气脱硝改造工程,最初设计改造期为5年,到2015年年底完成。
改造“加速”出自责任动力。在脱硝改造工程中,该厂采用了以设备部锅炉点检员牵头、各相关专业配合的项目经理负责制管理模式,对脱硝改造工程进行全方位管理。作为项目经理负责人的点检员,不仅负责十几个相关专业的总协调工作,还要对工程的进度、质量和现场安全、文明生产负责。
“在跨越3年4个月、超千人次参与的施工中,点检员在整个工程管理中勇于担当,忠诚履责,确保了脱硝系统安全、高质、如期投入运行。”张电设备部锅炉专业点检长张达勋回望这3年多的工作时这样评价点检员的作用。
42岁的刘章昊是该厂负责脱硝改造工程时间最长的点检员。从2012年11月至今,他参与了8台机组的脱硝改造工程。在4号炉烟道过渡期间,原本就工期短、工作量大,然而当他看到混乱的作业现场时,却毫不犹豫地开出了“停工整改单”。当有人试图用工期来说服他高抬贵手时,他斩钉截铁地拒绝:“决不能以安全隐患换取工期进度。”他认真负责、勇于担当的工作表现,也让他荣获了“2013年大唐国际先进工作者”的荣誉。在质量监督管理方面,锅炉点检员袁建国获得了“最认真、最坚持原则”的评语。一次设备调试中,一个参数没有达到设计值,袁建国坚持让施工安装单位反复调整直到符合标准为止,做到了对每一个数据都精益求精,毫不含糊。
“正是点检员的守岗尽责,才确保了整个工程在安全和质量管理上的万无一失。”主管这项工程的设备部副部长刘继成如是说。
据介绍,张家口发电厂从2011年3月14日第一台机组改造破土动工,到2014年9月17日最后一台机组脱硝设备168小时试运结束,期间无论从安全管理到质量监督、从工期进度到文明生产,均做到了万无一失,所有指标均达到了设计值。
工程“铸优”源于精心管控。提起张电8台机组脱硝改造工程带来的收获,该厂总工程师闫青给出了答案:“完成一个如此复杂而紧迫的工程,合理筹划是前提,制度机制是基础,监督到位是保障,三者缺一不可。”
为使8台机组脱硝改造方案更适合各台机组情况,点检员提前介入可研报告编制,积极提建议,从规划上避免了走弯路。特别是第一台改造完成后,国家环保政策的变化要求工期缩短,多台机组改造要同时开工。该厂不仅与设计单位协商调整方案,还积极与电网沟通合理安排机组停备时间,同时做好运行人员的培训工作,为提前完成机组脱硝创造了条件。
工程实施中,该厂结合工程实际,编制了近12万字的《脱硝改造工程制度汇编》,仅安全管理制度就达24项;成立了脱硝改造工程安全监督机构,建立起由业主、监理、设计、施工单位安全监督人员参加的安全监督网。在整个工程管理过程中,他们还通过过程管控机制,充分发挥点检员的项目经理作用,对各项制度进行了监督实施,确保对每一项操作、每一个施工现场进行闭环管理,捍卫了每一项制度的刚性,保证了工程质量和安全。
据了解,改造后8台机组氮氧化物的年排放量比未改造前减少约5万余吨,烟尘排放浓度降低至20毫克/立方米以下,改善了张家口地区及附近区域的大气环境,也为助力申奥、打造绿色张家口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