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长城原创

“让知识在生产一线发光”缘何受热捧?

来源:长城网 作者: 张立 2014-12-10 22:27:24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在2014年河北双十新闻评选新闻中,两位顶级专家刘玉岭、李保国在生产一线将理论变成可具操作的技术,让知识发光的事迹引起广泛关注。(12月8日《河北日报》)

  两位在相关领域有着顶尖水平的专家,不局限于实验室钻研理论,而是把实验的重点放在了生产一线,用他们的理论推进着现实的生产,用最真实的生产检验着他们所研究的理论,是他们看透了实践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现实经济发展中,在一些生产经营一线,往往缺少技术,制约着企业或生产单位技术的优化、效率的提升;而一些技术研究,却囿于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不能迈出实验室,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给研发经费造成了极大的瓶颈。两者不能有效对接,既给生产经营带来了不少麻烦,也让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投入大量的科研经费被白白浪费,研究成果与生产实践对接,显得尤为重要。

  刘玉岭、李保国能够放下专家的身段,能够扎根生产一线、山岭林间,看重的就是理论需要实践检验,需要通过实践来升华这个理儿。事实也深刻的证明,他们的决定是无比正确的。在他们的努力下,从神舟系列航空航天软件的成功研发,到林地经济的健康有序推进,他们的理论,在强国富民的道路上,走出了一个又一个铿锵又坚实的脚印。

  李克强总理强调要以大众创业培育经济新动力,用万众创新支撑新未来。这样的历史号召,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人才和技术。人才和技术只有为了实践培育,运用到实践中去,在生产一线通过实践来检验,才能证明理论技术正确与否,才能发挥理论和技术的最大价值。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马克思主义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作用;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推崇知行合一;杂交水稻之父,一年绝大多数时间在南北方穿梭于稻田实验地里,年复一年地培育出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不管是儒家的古老认知,还是系统化的党的指导思想,抑或是教育家、科学家的实践认同,当把学习研究的知识理论运用在实践中,就是一个学习认识再提高、不断思考改进的过程。这一点,在刘玉岭、李保国的生动实践中得以体现。

  加快经济转型,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些看似宏大的历史主题,需要的是理论的创新,需要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融合,共同进步。刘玉岭、李保国,正是这样一些乐于吃苦、甘于实践、敢于走实发展道路的人,他们给我们树立了求真的求学观、务实的实践观和立足基层的发展观。让知识在生产一线发光的朴实的实践不仅创造着更多的经济价值,也必将在全社会形成勇于学习努力实践促进发展的全民共识。(张立)

关键词:刘玉岭,李保国,生产一线,理论

责任编辑:芦静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