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浆水:立足镇域优势 力促生态富民
长城网邢台1月9日电(记者 龚磊 郭飞 助理记者 刘杨 通讯员 何世云)邢台县浆水镇立足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充分挖掘抗大红色文化内涵,大力发展林果等产业,不断推动山区建设多元化发展,探索出了一条“红”(旅游)+“绿”(林果)+“白”(蘑菇)三位一体、优势互补的旅游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了富民与强镇双赢。目前,该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万元,位居全县前茅、山区乡镇首位。 变荒山为金山,发展高效林果业 “我家4口人,今年全家总收入17万元,儿子在外打工挣了2万元,其他的15万元是苹果、板栗的收入,果树成了我家的摇钱树。”水门村村民王生敏自豪的说。 水门村全村316户、1217口人,果树种植面积达1.34万亩,其中板栗1.2万亩,苹果1400亩,人均果树300余株,仅苹果一项人均收入达1.2万元,全村果品年收入15万元以上的有5户,5万元以上的有50户,3万元以上的有256户,占全村总户数的98.7%。 今年,该镇苹果、板栗种植面积分别发展到2万亩和14万亩,总产分别达3万吨、4100吨,按市场价格苹果3元/斤、板栗6.3元/斤计算,预计全镇林果销售收入可达1.85亿元(苹果收入1.8亿元,板栗收入530万元)。全镇共42个林果专业村(村民均种植果树),占全镇总村数82%;其余9个村种植林果户数达85%。林果业已成为浆水镇的主导产业。 变资源为优势,振兴特色旅游业 “自从开发了九龙峡自然风景旅游区,各种特产都成了金元宝,村民卖山货、开家庭旅馆,每年增收好几千元。”营房台村主任赵文峰介绍到。 浆水镇峰峦叠翠、风光秀美,被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是抗日军政大学旧址所在地。该镇结合自然风光和红色革命底蕴,重点打造了前南峪生态观光区、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九龙峡风光旅游区和白云山旅游区等,拉动了餐饮、住宿、农副产品销售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景区周边村群众增收致富。1—10月份,前南峪、九龙峡两家景区共接待游客75.4万人次,旅游业实现社会效益4.8亿元,其中门票收入2413万元;直接或间接接带动群众就业2000多人,人均年收入9600元;拉动农家乐67家,平均每家年收入4万元。 变农闲为农忙,发展香菇种植业 “引导鼓励农民进行大棚菇种植,发展错季经济,使农民闲季不闲,冬季也能有收入。”浆水镇镇长王胜军说。 浆水镇党委、政府引导农民在冬季农闲时节发展大棚蘑菇种植。因地制宜,利用修剪的果树枝粉末为原料,高温除菌种植有特色、高效益的香菇和栗蘑,种蘑菇的废料又变成果树很好的有机肥,不仅变冬闲为冬忙,而且实现了一年四季生产忙、绿白结合增收多的生态、科学、循环利用,进一步增加了农民收入。川林村共有15户村民建设了香菇大棚,每亩大棚一次性投入8万元,预计每个大棚年收入12万元左右,一年可收回成本;后南峪村有1户村民种植栗蘑10亩,平均亩纯收入1万元。目前,在示范户的带动下,大棚种植已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成为该镇农民致富增收的又一主要途径。 |
关键词:立足,优势,发展经济,增收入,浆水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