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多举措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 激发反腐新活力
河北省纪委监察厅网站。网络截图 长城网1月19日讯(记者 季然)点击次数29.1万次,受理举报5221件,公开曝光查处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问题典型案件26批148件,发布各种工作动态信息1700余篇……河北省纪委监察厅网站开通两个多月以来,已成为省纪委权威发布、工作展示、网络监督的平台,实现了纪检监察工作由神秘逐渐转向公开。 开通运行互联网门户网站,是河北省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的一项具体举措。2014年以来,河北省纪委坚持立行立改,创新体制机制,通过推进“两个责任”落实、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和查办腐败案件体制改革等举措,聚焦中心任务、突出主责主业,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激发了纪律检查体制的新活力,开创了纪检监察工作新局面。 抓住“两个责任”牛鼻子,力促改革全面落实 深化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关键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主体责任是党章赋予各级党委的基本职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强化各级党委的责任与担当。 省纪委将推进党委主体责任落实作为履行监督职能的重中之重,在坚持以往行之有效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完善了签字背书、纪委全会述责述廉、向上级党委纪委定期报告、纪委约谈等六种监督方式方法,多措并举加强监督。同时,省纪委还将落实“两个责任”情况纳入全省巡视工作重点,促使各地各单位认真履行“两个责任”。 深入推进“三转”,突出监督执纪问责 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是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根据党章规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任务,与时俱进推出的工作要求。按照中央纪委的部署要求,去年年初省纪委起草《关于纪检监察机关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意见》,并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全省执行,对“三转”进行全面部署,年中又召开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推进“三转”电视电话会议,进行再部署再推进。清理议事协调机构,两次调整内设机构,牵头和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由165个减少到14个,在不增加编制、机构、人员的情况下,纪检监察室由5个增加到8个,具有办案职能的部门占内设机构总数的62%,直接从事纪检监察业务的人员编制占机关编制总数的57%。 在省纪委监察厅的带动下,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机构改革工作顺利推进,截至2014年11月底,议事协调机构清理工作已全面完成,11个设区市和2个省直管县(市)纪委将议事协调机构全部清理到14个以下,把不该管的工作交还给了主责部门。廊坊市纪委监察局在实现内设机构改革的同时,要求市、县、乡纪委书记和派驻机构纪检组长(纪委书记)不再分管非纪检监察业务工作,集中精力抓好主业主责。该市还以霸州、固安、香河为试点,撤销县级纪工委、监察分局,采取单独派驻和归口派驻相结合的形式,向县(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群团组织派驻纪检组,派驻纪检组长不进党组、不参与业务分工,由县纪委统一管理。这一做法改变了过去划片监督“既贴不近事、更贴不近人”的现象,使监督职能真正“沉下去、硬起来”。 为确保全省纪检监察干部改进作风制度化、常态化,省纪委出台了《关于运用“四个重要法宝”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意见》、《河北省纪检监察干部行为规范》等制度,组织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认真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按照“三严三实”要求,抓好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的整改落实工作。省纪委成立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对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行为零容忍,认真解决“灯下黑”问题。2014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涉及纪检监察干部的举报192件,初核110件,立案39件,给予党政纪处分44人,其中处级干部3人。 一系列有效措施激发了省市纪委自主办案的责任担当。各试点单位结合落实“三转”,普遍增加办案力量,为加大惩治力度提供组织保障。试点单位廊坊市对县(市、区)住建、国土等易出问题的7个部门一把手的线索和案件,制定了线索“上管一级”、案件“下查一级”制度,着力排除办案阻力和人情干扰;试点单位唐山市在全省率先实行重大案件社会公开制度,营造了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 |
关键词:河北,纪委,改革,反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