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追梦老人王正昌的“铁路日记”【长城时评】
“看一个国家,观一个社会,有很多途径,也有很多窗口,铁路便是其中之一。80年代以前,衡水站只有四条半轨道,且全部是单轨单线,当时火车的时速每小时只有40到50千米,而现在已经达到了300千米”在73岁的老铁路人王正昌的眼中,铁路的变迁是建国以来经济社会巨变的集中体现。 “时间都去哪儿了?”从王正昌这一辈的老铁路人身上,或许我们更能看到时间留下的痕迹。试想那时科技落后、环境艰难,但他们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了这一次又一次的铁路变迁。如今眼已花,满脸皱纹,半生存了多少话,都藏进满头白发,回想人生,满脑子都是旅客急了笑了。眼看铁路跨时代的突飞发展,相信这一切已是老人们心中此生最欣慰的答案。 如果将四季作为划分时间轴长的坐标,铁路网的建设与变迁就是刻在铁路人心中的时间刻度。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如今我国的铁路网已达到10万公里,而这其中的每一公里,都是饱含着每一位铁路人的付出。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向世人发问,也感动了亿万人民。看到王正昌老人的“铁路史”,看到他从青葱到白头一直奋斗在铁路事业上,我终于明白,铁路人的时间都洒在这十万公里的铁路网上,奉献在我们过年回家的路上。 可以看到,在他们心中同样有一个梦,“铁路梦”。为了这个梦想,在每个祥和团圆的节假日里,就意味着将邀面对更加繁忙工作任务。当我们正在繁华的都市觥筹交错时,他们在工作岗位上保障着无数家人的安全时;我们正在感受与家人团聚的温暖时,他们深入铁路一线,望着开向远方的火车,与冰冷的数据为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了心中的铁路梦,他们无怨无悔。 今天,正是铁路人无怨无悔的付出,才得以换来铁路的飞速发展。王正昌这一辈的老铁路人,不仅是核心价值观的完美诠释,更代表了时代进步的内涵和元素。唯有把这种铁路精神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体现到新常态发展中的各个岗位中,唤起人们对梦想的热情,树立中国梦崇高信仰,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筑牢每个人心中的梦。(郜云) |
关键词:王正昌,铁路人,核心价值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