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在家里的“养老院”更温馨【长城时评】
老人打一个服务电话,服务工就会到家中免费提供服务。近日石家庄通过改革,把“养老院”建到了特困老人们的家中。(1月26日《河北日报》) 养老问题,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显得越来越紧迫。由于财政资金紧缺、老人思想观念认知度等问题,集中养老仍然是一个并不切合相关各方实际的唯一办法。老人更倾向于“居家式”养老的想法,是个待解的问题。石家庄市以“12349”服务为核心的养老服务,打破了集中养老的“围墙”,让政府相关部门找准了百姓需求这个切入点,收到了不俗效果,便在意料之中。 这种建在家里的“养老院”,其实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养老院”,系统由36个呼叫坐席、80位专业信息分配人员、全市所有进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的养老服务商组成的综合服务系统,使得服务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基本养老需求。贴切实际的说,是将养老服务以电话网络等形式,将服务企业的服务、政府的助老职责和老人的日常需求相对接,确保随叫随到地提供给老年人群体。这种小而及时、科学且温馨、全天候的方式,既使得老人足不出户体会到了家的存在感和温馨感,也使得养老服务找到了双方均可接受的契合点。 从现实情况来看,老龄人口多的现实与养老服务设施短缺,在一定时期内会一直矛盾地存在。建在家里的“养老院”,能够分担养老设施不足的弊端,也能照顾到失能老人、独居老人在家里即可享受养老服务的需求。一举三得,政府职责得以履行,老人得实惠,养老服务行业得到了拓展,不失为是老年养老的一种可贵实践。 其实,早在石家庄建在家里的“养老院”实施之前,浙江省宁波市探索推出的“81890”中就有一项养老服务,即进行了深入规范的服务。将医疗、护理、日常起居照料等服务融为一体,提供全天候、全覆盖的服务。老人只要拨打“81890”即可得到私人定制式的养老服务。石家庄建在家里的养老院,无疑也具有这方面的实践特色,也不妨参照宁波市的做法进一步完善服务。 养老服务,是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民生工作,民心工作,并不是一个没有前途的“夕阳产业”,而是应该大有所为、大有可为的“朝阳产业”。老年人对养老的需求将越来越多,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越来越个性化、越来越严格。政府有职责帮助老年人老有所养。建在家里的养老院,因人定制,自能够满足市场需求,有利于拓展养老服务走向多元化、实现便捷性。当把政府的职责、市场化的服务以电话网络为纽带联系在一起,加上严格的考核管理,建在家里的养老院自然就会让老人颐养天年,倍感温馨。(张立) |
关键词:石家庄,特困老人,养老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