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长城原创

前南峪:郭成志当选2014年度中国农村新闻人物

来源:长城网 作者: 齐彦红 刘宜铭 2015-02-12 09:25:59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2014年度“华西村杯”中国农村新闻人物颁奖现场

  长城网邢台2月11日电(记者 齐彦红 助理记者 刘宜铭)2月7日,由农民日报社、华西村和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共同主办的,其中在“三农”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河北省邢台县前南峪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郭成志荣获创业富民奖。

  有好收成,过好日子,这也是郭成志最初的梦想。1977年7月,37岁的郭成志当选为邢台县前南峪村党支部书记后,便一心一意带领乡亲们在这条路上奔跑。他开山育林,培育绿色希望,改革开放后,他开工厂、办公司发展经济,如今的前南峪,不仅早已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成为一个文明、绿色、生态、富甲一方的小康村。

  28年来,他坚辞的款项就有300多万元。

  福建南平市一家金属硅厂想聘他当顾问,年薪30万元,被他婉言谢绝。他帮助河南鹤壁办了一家工业硅厂,效益很好。对方给他年薪50万元,每年只用过去转几圈指导指导,他也没答应。周围好多村都聘他去当带薪顾问,也被他一一推掉了。村办企业实行承包,绝大多数人都看好郭成志,他却主动让给了别人。村民们说:“当年郭书记要是承包,现在早成千万富翁了。”群众说郭成志傻,该拿的钱都不要,这不是傻是什么。但郭成志的“傻”却有他的道理:我干着党的活,领着党的工资,这就足够了。领双份工资或多份工资,那叫多吃多占。“咱更不能到盘子外面找食吃,吃着碗里的,还占着锅里的。”郭成志说。

  全村90%已住进别墅,如今他仍住着上世纪60年代的老房子。

  上世纪60年代,前南峪是出了名的穷村。“红薯干,山药蛋,窝窝头,糠炒面。”乡亲们每天能吃上一顿面条很不错了。郭成志知道百姓的困难,更明白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他下定决心,豁出命来也要让乡亲们过上三餐不愁的好日子。修建梯田用的石头,每块有一百多斤重,一亩梯田需要几百块、上千块,全都是肩扛担挑。在郭成志的带领下,前南峪人硬是用肩膀扛出400多亩梯田。修田、植树、治水,建坝,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前南峪人解决了温饱问题。吃饭不用愁了,但群众的手头还是不宽裕。群众盼着手里能有个零花钱,这成了郭成志的新目标——让群众富起来。于是他们又把满山的用材林改植经济林,建设生态经济沟,建起一个以板栗为主、干鲜果树达29.64万株的果品基地。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林茂果丰的花果山。

  前南峪人的收入成倍增长,开始第一次用百万元来计算。富起来的前南峪人听说山外有了电视,在买什么都要凭票的年代,郭成志派人到厂家买回一批环宇牌电视机,集体补一半,个人承担一半。那时,全浆水镇只有3台电视,可前南峪人家家户户看上了电视。山外边又有了电话。郭成志找人从邢台市区拉来电缆,最早在山区自办程控电话,每户补助1000元。如今,前南峪家家户户看上了有线电视,用上了电脑。

  “如今,我们前南峪人几乎没啥犯愁的事儿。”村民李海书说。看病不用愁。原来村里给报销70%,新农合实行后,除国家报销部分外,剩下的村民集体全报,村民看病不花个人一分钱。上学不用愁。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村里就实现了义务教育全免费,考上大学还有6000元的成才鼓励金。养老不用愁。65岁以上老人,村集体每年补助600元,还能享受每年2000元的个人福利。工作不发愁。村里有山场、有旅游、有企业,人人都有班上。不仅解决了本村人就业,还吸引了很多外地人来前南峪就业。住房不用愁。村民盖新房,村集体补贴一半,90%的人都住上了别墅式小楼。前南峪人过上了令人羡慕的好日子。

  有人问他,为什么前南峪能够40年“红旗不倒”?郭成志的回答是,群众的满意,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好回报,读懂了群众诉求,就抓住了工作的根本。正是这种太行精神、抗大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成就了今天的郭成志,也成就了前南峪!

关键词:农村,新闻人物,颁奖,郭成志,荣获,创业富民奖

责任编辑:齐彦红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