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长城原创

[百姓喜爱好官]李双星: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来源:长城网 作者: 张欣 2015-03-18 18:05:39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李双星的“夜晚扶贫会”。
李双星的“夜晚扶贫会”。 采访嘉宾/供图

  长城网3月18日讯(记者 张欣)常年泡在贫困村,言谈话语离不开“扶贫”,这就是河北省阜城县群众眼里的李双星。平常人一年240多个工作日,而他这个扶贫办主任累计可达400个工作日,是典型的“白加黑”、“5+2”干部。

  12年来,李双星帮扶该县10个乡镇152个贫困村发展棚菜生产,人均增收5000多元。全县贫困村的老百姓无不把他当成亲人、朋友,都亲切称呼他叫“李扶贫”,赞他有倾情帮扶的“富民梦”,夸他当官不忘本,常怀公仆心。

  “穷村”变“富村”,他带领贫困村走上致富路

  阜城县地处贫穷闭塞的黑龙港流域,全县总人口33万人,其中仅农村贫困人口就有18万人。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大多数贫困群众都基本解决了温饱,但致富门路窄、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这里的人们。

  2002年,阜城县贫困农民年人均收入不足千元,广大群众“盼致富、缺资金、少技术、没门路”,刚刚走马上任县扶贫办主任的李双星把工作的立足点放到致富项目筛选上。他北上东北,南下江南,东到山东,西至陕西考察市场,最后确立具有投入少、见效快、市场前景好、技术易掌握的设施瓜菜作为贫困群众最适宜发展的项目,首先在三里铺村作试点。仅用两年时间,该村就从无到有发展起冬暖式大棚170个,春秋棚230个,总面积900多亩,达到全村耕地的70%,使这个人均收入不足千元的“穷村”,一举成为户均4万元的“富裕村”。

  然而,成功的背后,李双星却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早在1994年,阜城县委、县政府就曾在全县下大力推行棚菜种植,但由于当时的天气灾害和市场销售等多方面的原因,许多种植户不但没有赚到钱,反而赔了不少。当地群众自编了一句顺口溜:“一年欢,二年蔫,三年拆棚运竹竿”,当地农民“谈棚色变”。

  从山东寿光学习先进经验回乡后,李双星首先进行入户引导,从根上改变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当时农民最关心的就是销售问题,面对他们的顾虑,我拍着胸脯说:我拿良心承诺,保证大棚的收入能超过玉米、小麦、棉花的收入,如果没有客商来收,那我就全都买下来!”据李双星回忆,当时也不知道自己哪里来的信心,就是一门心思想带着大家脱贫致富。

  大棚建起来了,但棚室温度控制、病虫害的防治等技术性问题还需要不断地提高与更新,李双星就特意从山东寿光聘请专业技术人员长期驻村进行技术指导,降低农户的种植风险,自己也总是每时每刻惦记着,“我每天往返于每个棚区之间,看着小苗一天天长大、开花、结果,我跟老百姓一样,也是眉开眼笑。”

  用李双星的话说,干扶贫工作就得“沉下去,走出去”。为此,他深入到贫困村做思想工作,用效益说话,引导改变传统种植结构;组织群众外出参观学习,促使贫困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解决资金“瓶颈”,他多方跑办,争取财政资金补贴、棚区设施建设、信贷等方面的扶持。为降低群众种植风险,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长期驻村进行技术指导。为破解销路难题,积极与各类媒体联系,发布销售信息。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又解决了后顾之忧,生产热情进一步高涨,设施瓜菜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县迅速膨胀起来。

李双星下乡调研。
李双星下乡调研。 采访嘉宾/供图

  “要钱”变“给钱”,他在扶贫办“还账”于百姓

  “‘农业、农村、农民’是我人生的三个关键词,可以说我的一生都在跟‘三农’打交道。”李双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1981年毕业后,自己一直从事基层工作,有着21年的乡镇党委工作经验。直到2002年2月,阜城县农业开发扶贫办公室成立后,李双星被委任主任一职。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据李双星介绍,扶贫办以前属于民政局的一个科室,刚成立时只有三个人,一切都要从零做起。一边是领导语重心长的重托,一边是百姓渴望致富的目光,他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沉重而神圣。因此,面对工作,他总是事无巨细,亲自督办。担任扶贫办主任12年来,他以单位为家,平常人一年240多个工作日,而他加上节假日和晚上工作的时间,累计可达400个工作日,成为典型的“白加黑”“5+2”干部。他还利用业余时间走遍了全县610个村庄,对每个村的情况了如指掌。为不影响第二天的工作,每次出差,只要是当天能办完,不管到几点,总要赶回县里。为挤出更多的时间工作,他把一切家务都推给了妻子。妻子身患乳腺癌治疗期间,他都是委托亲戚照顾;妻子化疗时,他甚至把扶贫工作会议开到了病房里。

  为不影响农民生产生活,他常常占用自己晚上的时间为农民群众讲解棚菜种植技术和收益行情,有时还把课堂开到大棚里,被当地农民亲切地称为“夜晚扶贫会”。曾经有人帮李双星算过一笔账,十几年来,他共讲课300多场,参加人员达3万余人次,全县152个大棚种植村处处都有他夜晚讲课的足迹。“全县的棚菜种植户几乎都有我的手机号,他们不管什么时间给我打电话,我都随叫随到。”每逢刮风、雨雪等恶劣天气,由于放心不下大棚,李双星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帮助,成了大家伙儿的主心骨。

  李双星所做的这些,用他的话说,这是在给老百姓“还账”:“之前在乡镇搞农业生产,主要是跟农民要钱,现在做扶贫工作,主要是给农民‘送钱’,所以现在能帮百姓致富,我愿意多付出一些。”

关键词:好官,扶贫,最美河北人

责任编辑:张欣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