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好人”观【长城时评】
●储瑞耕 今年的“五一节”,CCTV特别节目《中国梦,劳动美》有一首歌曲叫《你是好人》,其中唱道:走在人群里,走在春风里;守护着人间正气,一生就这样尽心尽力;你是好人,生命的真谛,家国的文明生生不息。 ——人们在生活中见到、听到见义勇为的、拾金不昧的、诚信经营的、以德报怨的、敬业奉献的、助人为乐的、孝老爱亲的、知恩必报的、施恩不图报的、枵腹从公为民操劳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和事,都会发出“还是好人多啊!”的感叹。 ——由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网承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自2008年开展以来,广大群众推荐了大批感人的好人好事,有力地促进了各地道德模范的选树工作,营造了学习、关爱、崇尚、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发挥了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河北省沧州市“好人之城”建设,搞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好人之城”已经成为这个城市的名片,实际地推动了整个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全面发展。 “某某是个好人”,听起来似乎并不那么高亢响亮,但在实际的社会社会中,做一个真正的好人并不容易。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学好人,做好人,就可以带动整个社会的和谐进步。 “好人”,与之相对的就是不那么好的人,还有很少数就是很不好的人、坏人,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必否定这样的事实。 “好人”,通过自己的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把“好”体现出来,因此“好人好事”总是我们生活和社会的亮点。 《三字经》中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善”就是好,这就是说:人心原本是向善的,因为社会环境的影响,人心也发生着变化,有的人越变越坏,成为所谓的“坏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培养好人群体必须建设好的社会环境。 “见贤思齐”是一种美好的社会人文现象,人人向“好人”看齐、努力、进步,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好人”是分层次的:最基本的“好人”就是守法,不做坏事;进一步的“好人”就是善于设身处地地说话办事,自己好也让别人好;最高层次的“好人”就是“毫无自私自利之心”,“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就是“牺牲自己成全他人”,如郭明义说的“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广大共产党员和各级干部,理所当然是最好的“好人”,因为他们的人生和工作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们的言行举止体现人类最高的“善”。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孟泰、雷锋、王进喜、林巧稚、郭明义、徐虎、刘洪安等等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 然而可惜,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近些年来“拍蝇”、“打虎”、“猎狐”成果卓著,那些“苍蝇”、“老虎”、“狐狸”,许多原本都是共产党人、国家干部,他们理应是最好的“好人”,可是却变成了最坏的“坏人”——他们害人害己、祸国殃民,罪孽深重,天下令人痛心的事,莫此为最! 从全社会的视角看问题,“好人”要蔚然成风,就得一方面让“好人”吃香,成为榜样,受到尊崇,另一方面就要无情打击那些“坏人”,让他们受到全社会的鄙视和唾弃,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归根到底是要不断向前进的。这前进寄希望于成千成万、时时处处存在的一代又一代的“好人”。 |
关键词:好人,道德模范,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