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时评]协同发展贵在机制
京津冀所属地域不同,资源差别很大,人文状况迥异,要想真正做到协同发展,需要大开大合式的创新机制。 就拿生态建设来说吧,张家口和承德地区,有着良好的生态资源,但那里缺人才、缺资金、缺技术。过去很多年,由于承德地区要保障北京、天津的用水问题,曾经有过所谓的生态补偿机制。但这种补偿,曾经一度被人们认为是一种施舍。事实不是这样。 我们现今需要建立的应该是一种生态共享机制。说白了,就是张家口和承德地区人民栽树,受益者包括京津冀全体人民在内。这样的话每栽一棵树,就不应该是原有的仅获利一块钱,也不是北京天津再补偿给他几块钱,而应该京津冀抱起团来、打起捆来,每栽活一棵树,让他获利十几或几十块钱。 据说,有人在网上贩卖所谓的罐装新鲜空气,竟然有人愿意出钱去买。这说明人们需要。那何不把这些钱集中起来,用来买绿色,买生态。 一旦有了生态共享机制,张承地区就可以获得持续的生态建设资金。但怎么建设?谁来建设?更需要创新机制。 可不可以组建个生态建设集团公司,各县区、各乡镇、各村组作为子公司,广大居民都成为公司员工。建立公司董事会、引进职业经理人,来管理公司。有专业植树的,有专业养护的,有专业防火的,……我们已经有成熟的企业管理经验,移植到生态建设上照样可以发扬光大,在张承地区建设起天然氧吧超级工厂,就可以让京津冀地区广大人民都受益。 目前,张承地区农村有着用不尽的人力资源。群众们能在家门口植树种绿,既可以改善环境,又能就业养家,也是他们的梦想。 有了钱就好办事,有了人就能办事。这一切都需要有个崭新的机制做保障! 国家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给张承地区的定位是水源涵养功能区,同步考虑解决京津周边贫困问题。如果你仔细思考一下,上述做法是不是就能直接地对标于此。未来,张承两地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发展林果、花卉、苗木等绿色产业,还可以发展文化旅游、健康养生、休闲体验等“大健康产业”。人们将植绿、爱绿,享之于绿、富之于绿。 (孙玉成) |
关键词:发展,机制,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