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长城原创

冀泽海:记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全国农民劳模

来源:长城网 作者: 王保龙 解哲琳 2015-05-28 17:11:36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冀泽海在核桃园察看核桃长势。王保龙 摄

  人物档案:冀泽海,男,中共党员,汉族,1964年7月生,井陉县南王庄乡北芦庄村人,现为井陉县神农核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井陉县第八届政协委员。冀泽海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他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开发绿化荒山的号召,于2003年承包了南障城镇孙家峪村3000余亩山场,开始了艰苦创业的历程。2006年被评为“石家庄市劳动模范”,2009年被评为“河北省劳动模范”,2011年被评为“市管拔尖人才”,今年4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农民类),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隆重表彰。

  长城网5月28日讯(王保龙 记者 解哲琳)夏日的早晨,对于在地里劳作的农民来说是一天中最宝贵的时间,他们要赶在气温升高之前多做些农活,涵养土地调理墒情。和众多农民一样,这样的早晨,在井陉县南障城镇孙家峪村,冀泽海像往常一样,在自己承包的核桃地里忙着给核桃树灌溉、修剪枝叶,在他身上丝毫看不出荣誉光环下的变化,更多的依旧是他农民的本色。

  看着病果冀泽海很是心痛。王保龙 摄

  梅花香自苦寒来

  2003年,39岁的井陉县南王庄乡北芦庄村农民冀泽海,带着对农业开发的向往投身于荒山开发之路,在该县南障城镇孙家峪村异地承包了3000余亩山场。那个年代,农民们对祖祖辈辈留下来一成不变的荒山更多的是敬畏和无奈,满山的石头和靠天吃饭的土地在很多人眼里,那能开发出个啥,还能长出个金疙瘩?可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冀泽海却做了,还非要做出个模样来,这一上山就是12年。

  开发之初,一口锅,一把铁楸,几包方便面,几公斤饮用水,就是冀泽海一天的生活劳作必需品,累了和小鸟对对话,饿了找几块石块垒起来架上锅,煮包方便面果腹。然而在荒山上刨坑植树不仅仅是劳累,还需要耐力和耐心,常常是手上起了泡忍痛接着干,泡磨破了磨成了茧。日复一日冀泽海消瘦了,手上的老茧磨厚了,原来搞商业累积的70万家底投进去了,山场的面貌也逐渐变化了。

  通过几年的努力2006年60余亩核桃树苗遍布山场,冀泽海把每一棵核桃树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悉心照料,一年、两年从树苗逐步茁壮成长,核桃树3年就可以挂果了有收成了。在看到希望的同时,他想把这希望之光带给更多的人,2009年3月,亲赴四川地震一线河北援建点——四川平武县南坝镇抗震救灾27天。

 [1] [2] 下一页

关键词:冀泽海,劳模,井陉

责任编辑:解哲琳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