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用虚妄的期望来压榨孩子的希望【长城时评】
北京晨报讯,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6月1日是2015年高考前最后一个“农历十五”。为了在当天凌晨抢到最后一个“农历十五”的头炷香,安徽六安毛坦厂中学近千名高三陪读家长,争相涌入了一个不足百米的狭窄巷子里抢拜“神树”,结果差点引发火灾。 看到这则报道实在感到匪夷所思。先不说这样一棵不过几十年的老柳树怎么就变成了“神树”。就说这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为着这所学校近10年来连续达到8成以上的本科升学率,不惜把孩子们关入这样一个求学的牢笼,更不惜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全天围着孩子转。看看这所学校苦修重生的考生们,从早上6点10分进校,到晚上10点50分晚自习结束,一天的时间都被一张作息表严丝合缝地分解;小考不断,月月大考,除了成绩,连名次下降的幅度都有一张明确的排名表并标以“警钟长鸣”。真正是“分、分,学生的命根!”我不知道这样学习着的孩子们对学习是什么感想!我只看到现行教育体制的悲哀,孩子们、家长们的悲哀! 中国式教育体制问题,真的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以至于提起来就心痛不已。家长们一方面咒骂现行的教育体制,一方面又挤破了脑袋的把孩子往这连他们自己都认为不合理的教育体制里关。很想替孩子们问问,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这是要闹哪样?除了分数,您的孩子就一无是处了吗?您又是如此不信任孩子的努力付出,却要去相信所谓的“神树”吗? 也许这所学校的孩子们真的会因苦修而重生,真的能考入重点大学,但这绝不是因为什么“神树”,而是他们真的付出了努力。当然在这里我想要说的不是这个因,而是之后的果——他们考了个好分数究竟有什么意义?当他们步入理想高校重生,他们是否还有这个年龄孩子应有的稚嫩的脸庞?是否还有单纯而富有梦想的心灵?是否还有继续学习的勇气与动力? 曾看过一篇关于重庆大学城某学院后门一卖饼少年的报道。他不是无钱上学而是没有上学的欲望,但他有勇气、有担当、有想法、有魄力。我认为他是个好孩子,即使他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我知道关于这个卖饼孩子,舆论的观点并不统一,对持赞赏观点的人口诛笔伐的不在少数。可是真心的,没有分数是不是意味着这个孩子一无是处呢?他比很多毕业不就业甚或没有就业勇气的孩子好了太多。在此不再累述我对这个孩子的赞赏。只告诫天下父母,别把你的期望强压给孩子,别用你虚妄的期望来压榨孩子们的希望,也别再抱怨什么教育体制,想要从教育的悲哀中走出来,不妨学会先做个孩子。 |
关键词:孩子,自主学习,教育,现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