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洞天地造化 前南峪人间奇观
勇气智慧造就秀美山川 “没想到这么美丽的地方以前会是如此贫困荒芜。”听完讲解员讲述的前南峪人民奋斗史,北京电视台的记者黄洋感慨道,刚刚听到老书记郭成志曾在坐化山巅立下“3年绿化,6年治滩,3年修水利,8年治理10条经济沟”奋斗20年的誓言时,她内心涌动着一种莫名但催人向上的力量。言毕黄洋便弃车徒步向前走去,丝毫不顾在后拎着机器劝阻的摄像,并边走边说:“我要好好看一看这片让人充满力量的秀美山川。” 看到快步追来的本报记者和北京电视台摄像,黄洋突然驻足,扭头指着一旁的青山说,这里的人们历经20多个寒暑,使昔日荒山变为林茂粮丰、花果飘香的“北方江南”,森林覆盖率达90%,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这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这里的人们不仅坚韧而且聪慧,他们充分利用绿色资源优势,开发出独具前南峪特色的生态游区,使一个小山村能年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0多万元。 光明日报记者李笑萌缓缓踱步到老栗树下,轻轻抚着树干说,前南峪人们为了保护老栗树和这片绿水青山,竟能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毅然砍掉化工厂、金属硅厂和金属镁厂3家创收企业,此举虽然带来了阵痛,但让前南峪人走出了一条“靠山吃山”的绿色道路,板栗加工厂和产品冷藏库,使板栗生产走上了产业化发展道路,不仅延长了产业链条,还拉动了山区农村经济发展,因此她坚信前南峪的绿色道路将会越走越宽,造福守护着这方青山绿水、秀美家园。 “现在的前南峪,林木覆盖率90.7%,植被覆盖率达94.6%。不但变成了太行山区一颗璀璨的‘明珠’,并且被林业专家称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话语间,郭成志充满了骄傲,众多媒体记者报以热烈掌声。 对接京津游客增了好几成 下午16时左右,记者们来到了临城崆山白云洞,参观这里的古代陶艺馆,邢窑白瓷博物馆,以及洞中形态各异的钟乳石。 16时45分,网易河北的邢台频道“百家媒体看邢台大型采风活动”专题报道,刊登了第一幅“崆山白云洞”图文报道。 报道中提到:“白云洞形成于五亿年前的中寒武纪,是我国北方一处难得的岩溶洞穴景观……”刚进洞时,咸阳日报的刘涛并不觉得有什么新奇,因为在他的老家商洛,很多山上都有溶洞。 “这里来的游客有多少?”他问导游。“每年有五六十万人吧。”导游说。“这么多人!我们那里的溶洞刚刚开发,远不如你们这个景点发展好。”刘涛赞叹到。 实际上,临城溶洞已经开发了很多年,网易河北新闻中心主编马志权有深切的体会,从2000年以来,他几乎每年都会去崆山白云洞。 “现在统一了服装,讲解越来越标准。以前五一十一过来,堵车成为一大问题,你看那个刚建的大型停车场,堵车问题肯定会解决。”马志权说,每次来都有新变化。 临城溶洞是北方最大的一个溶洞,吸引游客的不仅仅是硬件,软件越来越完善,也促进了景区的发展。“对接京津战略提出后,前来游玩的北京、天津游客增加了好几成。”导游说。 |
关键词:白云洞,美景,醉人,邢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