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前南峪51年“党日活动”凝心聚力谋发展
长城网邢台7月2日电(助理记者 刘杨)地处河北省邢台县西部太行山区的前南峪村,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旧址所在地。1964年以来,每月15日,这个村所有在家的党员都聚集在一起,雷打不动地召开“主题党日”活动,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经济科技知识和各地经验等,凡是村里重大决策,也都在党日活动中形成。51年来,前南峪村以“主题党日”活动凝聚人心、促进经济发展、树立良好民风,将一个曾经的“穷山沟”建成太行山上一颗绿色明珠,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列入首批小康示范村。 发挥党员模范作用“主题党日”凝聚人心 前南峪村现有村民416户、1400人,其中党员113名,山场面积8300亩,耕地面积764亩。如今,走进前南峪,“沟沟坎坎都是树,举目皆成林”,怎么也难以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个村流传的“山坡和尚头,土地随水流;有雨就成灾,无雨渴死牛”顺口溜联系在一起。 但是回忆起“顺口溜”中的景象,前南峪现年71岁的村党委第一书记郭成志记忆犹新:1963年8月,一场连下7天的暴雨将20多家房屋冲塌,340亩粮田冲光。 “当时摆在村民面前的两难选择是:把保命田种上粮食,就有口粮,但荒山依然还是荒山;如果把保命田种上树苗,绿化荒山,就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吃红薯面、糠面、橡树面。”郭成志说,1964年1月15日,村里召开党员会议,党员会连续开了3个晚上,最后订出改造山川的20年发展规划:5年垫地,5年上山植树,3年兴水利,7年治山。大家约定:今后无论谁在台上谁在台下,只要前南峪还在,就要把这个规划坚持下去。 “在最艰苦的年代,这样的会议给了大伙力量,让垂头丧气的人们重新昂起头来!”郭成志说,此后,无论农闲农忙,每月15日固定成为党员开会学习、研究问题的日子。到了1975年,前南峪人在山上共栽下3000亩洋槐,近万棵板栗,在山川里改造了400多亩滩地。 1982年2月15日,前南峪召开主题党日活动,讨论实行哪种生产责任制,怎样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最终的讨论结果是,前南裕的山场“不能分”。因为村里10条大山沟刚治理一半,一旦分下去,哪一家也没有力量治那千八百亩的大沟。 前南峪村党委书记郭天林介绍,自那以后,为科学治山,前南峪村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林科院、河北农业大学等20多家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建立起协作关系,还聘请各类专家教授和技术顾问70多名,设立林果、农技、化工、冶炼等专题攻关小组,先后培养技术人才400多名。 |
关键词:前南峪,举行,“党日”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