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长城原创

邯郸肥乡残疾侄子照顾军烈属姑姑5年传佳话

来源:长城网 作者: 韩毅 2015-07-31 15:19:02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长城网邯郸7月31日讯(助理记者 韩毅 通讯员 李晓燕)她是一位烈士遗孀,为了一句爱的承诺,守寡70年,用坚贞不渝演绎了爱情传奇。如今,年近九旬的刘爱云无儿无女、体弱多病,生活不能自理。5年前,患有股骨头坏死十几年的侄子刘山,主动承担起照顾军烈属姑姑的责任。两人是邻村,相距6里地,刘山每天拖着疼痛的双腿,来回6次穿梭于两个村子之间,一日三餐,抓屎倒尿,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寒霜酷暑,从未间断。

  一句承诺,守候一生

  今年89岁的刘爱云是肥乡县粉房头村人。1944年,18岁的刘爱云经人介绍嫁给柳庄村的刘日瑞。婚后,她发现家里经常来一些陌生人,与丈夫一起围坐在桌旁窃窃私语,好像商量着什么事,时间长了,隐隐知道了丈夫地下党的身份,刘爱云觉得丈夫做的对,坚定地选择支持丈夫的事业。

刘山在照顾姑姑。李晓燕摄

  1945年初,由于汉奸出卖,隐藏在柳庄村的地下党组织暴露。一天夜里,一队日本兵突然闯入村里挨门挨户搜捕共产党,情况万分危急。为了掩护党组织顺利转移,刘日瑞决定自己引开鬼子,其他同志向相反方向突围。临行前,他拉着刘爱云的手说“我若回不来,你就回娘家找个好人嫁了吧”。刘爱云坚定地说:“你去吧,我等你。一天不回来,我就等你一天,一辈子不回来,我就等你一世!”几天后,刘爱云得到消息,丈夫被日本兵残忍杀害。在找到丈夫尸体掩埋后,19岁的刘爱云回到家里默默收拾整理好丈夫的遗物,开始了长达70年的凄苦守候,终身未再改嫁。

  一句保证,五年赤子深情

  斗转星移,时光荏苒,岁月的沧桑无情地爬满了刘爱云曾经清秀的脸颊,她的身体也越来越差。

  2011年,85岁高龄的刘爱云由于拉肚子脱水突然晕倒在自家院子里,被人发现救起后,脑子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生活完全丧失了自理能力。当地政府得知情况后,想安排她住进养老院,但她说什么也不去,老人表示“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自己难舍住惯了的土炕头和旧草房,更重要的是那里有她曾经的思念和深情的回忆。“就是死也要死在自己守了70年的家里。”刘爱云倔强地说。

  做不通老人的工作,乡政府决定每月出资400元在村里找个人方便照顾,但由于薪酬低,再加上村民都出去打工赚钱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这件事一时陷入僵局。

  “我来照顾姑姑,你们别管了!”刘山的一句话,让乡村干部眼前一亮。“但你是邻村的,腿脚又不方便,能行吗?”面对质疑,刘山拍着胸脯表示,俺村离得不远,腿不好有电车,村里修的路也好走,不成问题。

  从那时起,60岁的刘山就开始了他四年的“跑路”生涯。从粉房头村至柳庄村,虽然只有6里路,但烧水、洗衣、送饭,一天至少要来回跑6趟。当时,刘山已经患股骨头坏死11年了,两条腿一打弯就疼,只能垂直耷拉着,不能用劲。

  “幸好,现在有了电车,不然还真不好办!”刘山佯装轻松地笑着说。

  “他对姑姑是真心的好”

  春夏秋冬,酷暑严寒,在粉房头村至柳庄村的乡间小路上,人们经常能看到一个残疾人骑着电动车来往奔波的身影。

  每天早上六点多,刘山准时来到姑姑家,倒尿、打水、做饭、收拾屋子,直到老人吃饱了自己才回家吃饭;晚上,他先伺候姑姑躺下,再把尿盆摆放在离老人最近的地方,然后关上门摸黑骑车回家;为了让老人穿的舒服些,他每天上午都要清洗一大堆衣物,特别是这两年,老人身体每况愈下,经常大小便失禁,这也就大大增加了刘山的工作量;为了补充营养,他调好姑姑爱吃的馅,隔三差五地包饺子;为了让姑姑开心,他每天讲些村子里发生的稀罕事、唱老人喜欢的革命歌曲……

  “虽然每天感觉很累,但心里却是快乐的。”刘山说,现在自己和姑姑就像一个人,她每天盼着我,我每天想着她,隔一会就会想想姑姑在做什么?是不是需要喝水了?而每次看到他,也是姑姑最开心的时候。有一天下大雨,意识“模糊”的姑姑突然清醒起来,拄着拐杖满屋子为他找雨衣,还像叮嘱孩子一样一遍遍提醒刘山路上骑车小心……

  “他对姑姑是真心的好。”刘山的老伴李秀香告诉笔者,刘山自己身有残疾,本来走路就不方便,这几年又上了年纪,行动更加吃力了。儿子、儿媳心疼父亲,多次提出替他照顾姑姑,都被他一口回绝了,他说怕年轻人没耐心照顾不周。“老头子,对谁都不放心。”李秀香嘴上埋怨,每天却很乐意地按时准点做好饭,等着他回来吃。

  她比有儿有女还享福

  多年的精心照顾,刘山对姑姑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马上就能心领神会。在他的悉心照料下,5年来,刘爱云只是偶尔拉过肚子,吃点药就好了,没有打过针,更别说住院了。

  “别看她无儿无女,比有儿有女还享福呢!”村民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头,纷纷竖起大拇指。

  “真是好孩子,少找啊,一年365天来回跑,大年初一都不例外,这可不是一句话的事呀。”粉房头村70多岁的刘金和赞叹道。

  “要不是山子,我早就呕成灰儿了!”89岁的刘爱云平时很健忘,但谈到侄子刘山,却相当清醒。

  “即使对待亲生父母,也没有几个人能做到这样的。”粉房头村支书李付民说,如今,在刘山的带动和影响下,村里孝老敬亲的越来越多了。

关键词:照顾,老人,佳话,邯郸肥乡

责任编辑:霍文龙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