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越高越“有面儿”?婚礼“行政化”攀比需警惕
导语:十一假期,接二连三的婚礼宴请是许多朋友的假期“必修课”。记者发现,越来越多的婚礼将参会嘉宾的行政级别当做婚礼档次的重要标准之一,婚礼现场“官气十足”,引来不少关注。“如果能有‘大领导’在婚宴上发言和证婚,比豪华酒店、豪华婚车更显品位。”在山西大同一家银行工作的李非说。 婚礼“行政化”攀比:白领发愁请啥级别领导 在南京工作的小曲家境不错,一年前踏入婚礼殿堂。证婚人是家人请来的一位担任副部级领导的远房亲戚,显得十分“高大上”。 像小曲这样将嘉宾职务当做婚礼档次标准的新人不在少数。“如果能有‘大领导’在婚宴上发言和证婚,比豪华酒店、豪华婚车更显品位。”在山西大同一家银行工作的李非说。 在天津工作的婚宴司仪刘卓表示,现在的婚宴持续时间一般不长,证婚人的讲话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而证婚人往往由双方家庭亲属、好友中职务、行政级别较高的人担当,新人对“大领导”的青睐也就不足为奇。 长春“白领”蔡红刚刚举办了一场户外婚礼,她说:“最发愁的不是婚礼流程,而是婚礼上出席领导的‘规格’。”男方请到了所在单位主要负责人,是一位厅级干部,而蔡红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只是一个处级干部,“级别不对等,总感觉会尴尬。” “婚礼傍官”乱象折射了啥 是一种畸形的社会现象 官气为何会渗透到现代婚礼中呢?首先,这是“面子文化”在作祟。中国有着深厚的“面子文化”,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不好“面子”,但要把“面子”提升为“面子文化”,恐怕只有中国才能够做到。“面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于国人的行为习惯中。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心理现象, “面子文化”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日常社会生活,包括婚丧嫁娶。“面子文化”的产生与儒家传统文化、耻感文化、社会取向的文化以及中国是人情社会有极大的关系。 其次,这是“官崇拜”思想的折射。从古代的科举制度到今天的公务员热,中国人思想里总影影绰绰着“官”的身影,为了做官拼命努力着;即便自己做不了官,能有一位显赫的官亲,提携提携、帮衬帮衬,也是一种心理慰藉。能请来显赫的官亲为婚礼“撑场子”、“镇场子”,可以讲,是家族能量的一种释放,让别人不得不刮目相看。同时,这也是社会浮躁功利的体现。当今社会,仍裹挟着浮躁功利之气,露富摆阔、攀权斗势不时显现。婚礼成为名利的广告台、权力的跑马场,也就见怪不怪了。 婚礼“傍官”,是一种畸形的社会现象,不仅让婚礼变了味,而且污浊了社会风气,妨碍了社会和谐。在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此风断不可长。尤其是作为一定界别的官员来讲,要慎接受婚礼邀请,慎抬出官阶去证婚。一个巴掌拍不响,当官员都不愿被傍、不想被傍了,婚礼“傍官”还有现实的土壤吗?(钱桂林) 权力崇拜是病根 婚礼,是一个亲朋好友、同事领导坐在一起的机会。这个时候,将级别高一些的领导邀请来吃点喝点,对于事主来说在意的真还不是那点贺礼,而是在意的面子,更是通过这样的信息,向单位的同事和领导传递一个信号:我也有背景,别给我穿小鞋。 那么,一些官员为何乐于去主持婚礼,去见证婚礼,会在婚礼上也喜欢“讲两句”呢?这是因为一些领导干部已经习惯于“讲话的感觉”,在任何场合都想寻找高高在上的感觉,都想寻找万众瞩目的感觉。这也就暴露出了一个问题,领导的习惯性“讲两句”其实是一种诟病。海南某县召开会议的时候,一个单位的副局长睡着了,对他的惩罚是什么?纪委立案调查不说,还直接给予免职处理。固然,会场上睡觉违反了纪律。问题是,能上升到立案调查和免除职务的高度吗?党纪国法有这样的规定吗?其实如此处理的背后,就是领导已经习惯于“说两句”。如此处罚的背后,领导在乎的不是“睡觉了”而是“不听我讲话了”。婚礼上的领导“说两句”何尝不是这个原因? 这里面牵涉的还是老生常谈的权力崇拜问题。可是权力崇拜的环境何来?这个环境则是权力是老大,权力能办事,权力是金身不败的困惑。婚礼“官味十足”源于权力崇拜,我们需要思考的是:“行政婚礼”,权力为何能够成为伴郎?婚礼官味十足,其实是婚礼文化的错位。(郭元鹏) 莫让婚礼成为“行政攀比”的道具 婚礼行政化攀比,该如何治呢?目前而言,要做的无非是两件事。一是,移风易俗,消除攀比之风。简单操办、注重感情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新人的内心期待。但囿于世俗的眼光,许多新人不敢跳出传统。因此,我们当通过广泛的倡导和宣传,引导社会上形成节俭办婚礼的社会风气。二是,领导应审时度势,慎重出席。比如,单位同事的婚礼,就可以出席,并证婚,以此表示肯定,鼓舞士气。而对一些“远亲”的婚礼,还是“深沉”一些为好。只有这样,才能还原婚礼的本真,让婚礼成为人生最难忘的时光坐标。(薛家明) (据新华网、荆楚网、红网等) |
关键词:婚礼,行政化,级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