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强力推进“精准扶贫”
导语:第二个国家“扶贫日”(10月17日)即将到来。据悉,目前我省还有62个贫困县、7366个贫困村、485.5万贫困人口,贫困人口占全省乡村人口总数的8.8%。河北省近期将启动“互联网+扶贫”等多项扶贫行动,从产业、教育、医疗、金融等多方面对贫困地区开展扶持。 2015年河北省将开展九项扶贫济困活动 第二个国家“扶贫日”(10月17日)即将到来。10月10日,记者从全省2015年“扶贫日”活动及扶贫开发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我省的“扶贫日”主题为“情暖燕赵·扶贫济困”,将开展九项扶贫济困活动。这九项活动为:启动“情暖燕赵·扶贫济困”活动;推进“互联网+扶贫”行动,建立社会扶贫网络信息平台;开展“爱心扶贫进校园”活动,制定全省教育扶贫结对帮扶行动计划(2015-2020年);启动健康扶贫行动,组织全省三级医院与62个贫困县开展对口帮扶;启动金融扶贫行动,设立扶贫开发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向贫困户给予10万元以下、5年以内免抵押、免担保的小额贷款支持。此外,开展企业募捐活动、公益劝募活动、扶贫志愿者行动,并构建社会扶贫服务平台。 河北打造“互联网+扶贫”精准扶贫升级版 3年内新开网店3000家以上 按照方案,我省将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显特色”的规划要求,通过与阿里巴巴集团广泛深入合作,率先在全省建起规范的“互联网+扶贫”行动综合服务平台,加快形成较完善的社会扶贫网络平台体系和运行体制机制。 到2015年底,在全省建起规范的“互联网+扶贫”行动综合服务平台,力争覆盖全省70%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全省开展“互联网+扶贫”试点县2-3个,培训人数达到10万人;培育10个“互联网+扶贫”示范龙头企业。 到2016年底,阿里巴巴集团“千县万村”计划覆盖全省30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省贫困地区新开并且保持成交活跃的网店数量达到1000家以上。 到2017年底,指导全省所有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施“互联网+扶贫”行动,完成30万人电子商务知识和技能培训;贫困地区年网购额比2014年增长150%,年网销额增长200%;全省贫困地区新开并保持成交活跃的网店数量达到3000家以上;所有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逐步形成较完善的电子商务政策和标准体系,实现“三有一能”目标,即县有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乡有电子商务服务站,村有电子商务服务点,贫困户能通过电商销售自产品、购买生产生活资料。 探索互联网+金融扶贫模式 方案提出,鼓励省内金融机构为贫困地区用户提供支付产品和支付系统解决方案。支持阿里巴巴集团联合金融机构,针对我省贫困用户特点,开发符合政策要求的新型金融产品,培育新型互联网金融业态,打造功能完善、特色突出、安全易用的电子商务平台,形成金融机构、支付机构、清算组织等共同参与的支付服务体系,确保支付安全。 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开设独立电商平台,积极培育扶持具有本地特色的电子商务平台,同时鼓励支持企业在第三方平台开设自己的网店,搭建多元化的电子商务网络平台。 从全省贫困地区中选择1-2个生态环境和土壤质量优良的试点县,利用阿里巴巴“聚划算”平台,在传统土地流转基础上引入互联网电商基因,将线下的土地流转变为“O2O模式”,通过服务商承租、当地农民耕种、电商平台销售的方式,让本属于少数参与者的“土地流转大宗交易”变为人人可参与的新型消费方式,从而激发“土地流转”的活力,实现当地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流通。 2015年,在全省贫困地区选择2-3个试点县,由阿里巴巴集团帮助地方政府打造本地化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助当地电子商务加快发展。 借鉴先进地区“智慧旅游”经验,大力开展旅游智慧管理、智慧营销、智慧服务试点,建设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推进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景区、智慧旅行社、智慧旅游饭店创建工作,开展“吃住行游购娱”全程“私人定制”服务。 省财政设立500万元引导资金 为推进“互联网+扶贫”行动开展,我省将在符合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使用规定的条件下,2016-2017年每年从省级财政安排省扶贫办部门预算中的专项扶贫资金中500万元的“互联网+扶贫”行动引导资金,对“互联网+扶贫”行动在基础设施提升、公共平台建设、公共服务补助、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扶持。 同时,我省将把“互联网+扶贫”行动的配套设施纳入扶贫开发整体规划统筹考虑,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宽带网络统一规划,加快宽带网络从乡镇向行政村、自然村延伸,解决宽带“村村通”问题。 此外,我省还鼓励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通过校、企、研多方合作方式进行专业化培训,努力培养一批兼有电商理论和实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
关键词:扶贫,创新,多措并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