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潮头风正劲 京津冀教育一体化驶向“快车道”
京津冀教育资源共享是跨界合作,需冲破体制机制壁垒 《纲要》明确了以“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为骨架,“一核”即指北京。把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要任务。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人口、产业在三地的重新科学布局。教育作为一项基本公共服务,承载着平和人口合理流动、为产业布局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的重任。 鉴于此,构建起高效、通畅的区域协同机制与互动模式,缩小区域内部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以创造性的方式举办或建设更多具有特色的学校,进一步扩大和完善优质教育体系,将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纵深发展的题中之义。 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教育的步伐,具体如何实现京津冀教育的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谁疏解,谁不疏解?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刘伯正曾表示,这个标准并非一刀切,要看现实条件和推进的可能性,按不同时间节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跨界合作,需要冲破一些阻碍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壁垒,需要通过协同创新来促进协同发展。 业内人士指出,实现三地教育协同发展,首先要搞好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由国务院牵头,编制京津冀教育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加快推进教育事业对接协作、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教育布局和空间结构、扩大教育空间以及构建教育网络系统,制定京津冀教育一体化推进时间表等。 “蓝图已经绘就,行动决定未来”。高国贞建议,要创新多种疏解方式,如整体搬迁、部分院系搬迁、办分校、对口合作、集团化办学、联合办学、共建校区或特色学科等,促进优质教育科研资源共享。 |
关键词:京津冀,教育,快车道 |
责任编辑:张天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