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长城原创>>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落脚点应在惠民【长城时评】

来源:长城网 作者:苏倩岚 2015-11-23 17:13:46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11月19日,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田向利在石家庄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为民利民惠民,让群众享受到更多文化建设成果,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11月20日《河北日报》)

  近年来,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形式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也已走进百姓生活,但是诸如农家书屋藏书品种单一、内容过时等一些脱离实际的做法却让公共文化服务变了味。正所谓再“好吃”的文化大餐,不和百姓胃口也是浪费;再“高大上”的文化实施,没有好的后续服务也只是“空壳”。在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的征程中,做好“惠民”文章,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的富足,更应体现在精神生活的富有。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相关部门和干部真正将工作的落脚点放在惠民上。

  习总书记常讲“以百姓之心为心”,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须立足百姓需求,实现供需的有效对接。我们不能把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变成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要通过深入实地进行调研,结合各地实际,提供扎实有效的服务,比如可针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等群体推出分众化的针对性服务,引导百姓追求属于自己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同时,还应时刻畅通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渠道,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目录,根据服务目录科学设置“菜单”,采取“订单”服务方式,着力实现供需有效对接,让公共文化服务真正惠及人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和新模式正在不断构建和开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也应搭上科技创新的列车,实现惠民服务的升级。比如,可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公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进行动态化分析,针对公众需求提供丰富而充满个性的公共文化产品,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的有效供给;可通过多媒体技术等科技创新推进基层数字化文化资源的共享,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入户模式等惠民举措,使基础百姓更能享受到更加便捷的人性化服务;还可通过“互联网+”的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打造全域化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触角延伸至“最后一公里”的各个角落。

  还要说明的是,我们还应着眼于改革公共文化服务评价体系和公共文化管理。把群众参与度作为公共文化项目建设的核心评价指标,将群众满意度作为公共文化服务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同时,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通过直接投资、赞助活动、资助项目、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及采取公益创投、公益众筹等方式,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与管理中,让大众参与深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毛细血管,确保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借助民力、赢得民心。

  治世修文,化育人心。让我们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精神为指引,将服务重心放在惠民,为广大人民提供更加殷实的公共文化服务,让群众享受到更多文化建设成果,让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列车跑得又好又快。(苏倩岚)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惠民,河北

责任编辑:芦静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