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雾霾之中,我们能做的不只是“等风来”
入冬以来,中国许多地方出现严重雾霾天气,PM2.5大大超标,其中以北京及其周边地区最为严重。继12月5日提前30多小时发布空气污染橙色预警之后,7日18时,北京市应急办将这一预警提高到红色级别,全市于8日7时至10日12时将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措施。这是北京首次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 在雾霾中,我们读出了呼喊、读出了奔波,读出了挣扎,读出了窒息。挣扎自己无法脱离这座城市;窒息我们无力改变此种现状,于是也就只有“厚德载雾,自强不吸”,毕竟,雾霾就在那里,而我们就在霾里。 遭遇雾霾天气,给社会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严重影响,引发社会各界人士对于空气污染的关注和讨论。前几日,随着一场冷空气的南下,在吹散雾霾天气的同时,也带走了那些痛心疾首的反思、信誓旦旦的承诺,生活方式依然在延续,似乎都忘记了还有一个叫做雾霾的东西,直到它下一次不期而至。 面对雾霾,我们再也不能束手无策的等待北风救驾了,即使暂时吹走了污染,也吹不来一个“美丽中国”。生态,是所有人的,空气,是所有人的,责任也是。雾霾面前,没有局外人。中国,中国人,必须有所作为。 首先,某种意义上,最好的应急是让雾霾彻底远离,政府和社会都应通过平时的努力减少和避免雾霾发生。要让环保政策真正硬起来,从淘汰落后产能做起,从推动公车改革做起;广大公众摒弃旁观者的心态,少开一天车,多用清洁能源。正如央视所言,“既然同呼吸,那就共责任”。 其次,现在最大的污染是能源结构,燃煤、油料都是不可避免产生雾霾颗粒物。减少排放涉及到能源利用,产业结构,生活方式,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城市公交很多方面,需要一个系统性的优化,有效的减少排放。 最后,倡导新能源,清洁能源,光伏、风电、水电、生物质能源甚至清洁核能,减少颗粒物的排放,从技术上提高水平,推广上提高普及率,立法从严,产业环保优先,强力压减过剩污染型产业。 每一项治理计划的出台都需要全面考虑、平衡各方面因素和压力,需要一个长期规划。启动的红色预警,应成为一次警告,提醒城市管理者和每一个人,我们能做的不只是“自强不吸”“等风来”,我们更要起而行之,从源头上治理空气污染,从我做起。 |
关键词:雾霾,空气污染,预警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