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长城原创>>

韩国为拔河申请非遗 中国跳皮筋表示不服

来源:长城网 作者: 2015-12-22 22:26:1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导读:近日,韩国、越南、柬埔寨、菲律宾4国联合申遗的“拔河”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消息引发舆论广泛热议。毕竟,在很多人的意识中,拔河应该是中国的,如今却成了别国的文化遗产。众多网友开启吐槽模式:“现在开始,跳皮筋、对斗鸡、斗蛐蛐、踢毽子感表示不服”,“想想都心塞,下一个会是麻将、滚铁环还是丢手绢?”,“赶快把广场舞申遗,趁还来得及”……

  韩国拔河怎么玩

  按照韩国拔河协会的说法,韩国拔河起源于韩国妇女织布时,把漂白、拧布的动作逐渐编为拔河游戏。

  而在形式上,韩国拔河的绳索是用稻草绳捻成,有主绳和支绳之分,根据参加人数来确定绳的长短粗细。一般来说,几百人参加比赛的主绳直径能达到五六十厘米,而长度则在三四百米,并且每隔一两米就有一根支绳,多时可达百来根。

  实际上稻草捻绳已经透露了这种游戏在韩国和农业的密切关系,除了作为节日的娱乐游戏,它被赋予了欢庆丰年的仪式意味。

  韩国共有18个项目列入非遗

  截至目前,韩国共有18个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此前入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次是宗庙祭礼及宗庙祭礼乐(2001年)、板索里(2003年)、江陵端午祭(2005年)、圆圈舞、男寺党表演、灵山斋、济州Chilmeori堂灵登巫术、处容舞(以上2009年)、传统歌曲、大木匠、鹰猎(以上2010年)、传统武术跆根、传统技艺走绳、韩山苎麻纺织工艺(以上2011年)、传统民谣《阿里郎》(2012年)、越冬泡菜文化(2013)和韩国农乐(2014)。另外,济州海女文化的申遗结果将于2016年揭晓。

  汉画像牵钩图(老拓片)

  中国拔河起源于春秋战国

  韩国在拔河申遗的“入选原因”中说,韩国机池市的拔河比赛已有450年的历史,被视作韩国历史最悠久的拔河赛。如果从中国的民俗历史看,拔河作为一项古老的运动,可以上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墨子·鲁问》和《隋书·地理志》等典籍都记载,拔河兴起于南郡、襄阳二郡,是从古老的军事训练中产生的。当时吴楚间进行水上舟战,楚国聘请来楚地游历的鲁班为其设计一种名为“钩强”的器具,“退则钩之,进则拒之”,专门用于水上作战。“牵钩”就是“退则钩之”的动作,后来楚军为模仿水上拖船的动作使对阵双方相互对垒来训练水军,形成最早的拔河比赛。具体方式为,用一条粗大的篾缆,上面系数百个小索,相向对挽,练习力气,所以又名“牵钩”。这种配合水战的军事技能,后演变为荆襄一带民间流行的“施钩之戏”,尔后“传于他郡”,进而发展成为全民性竞技项目。后被各地民间仿效,成为一项娱乐活动。复旦大学著名文史学家郭绍虞教授所撰《中国体育史》谓“拔河古谓之牵钩,襄汉风俗,常以正月望曰为之”。 “牵钩之戏”在古代曾是正月十五的一项重要竞技活动。到了唐代,这一荆楚地方性习俗迅速发展到全国,并定名为“拔河”,在中国各地民间具有深厚的影响力,并传播到海外。

  拔河曾是奥运项目

  作为一项简单易行的团体运动,拔河也有过高光时刻。1900年至1920年,它曾是奥运会田径比赛项目。

  当时拔河的规则很简单,每队8人对抗。在举行过的5届奥运拔河赛中,丹麦瑞典联队、美国队、英国队、瑞典队和英国队先后夺冠。

  1920年比利时安特卫普奥运会后,由于缺乏更好的比赛条件,加之比赛用鞋、队员体重等多方面规则存在各种争议,拔河就此被排除出了奥运会。

  不过在国际体坛,拔河依然广受欢迎。国际拔河联合会于1960年成立,现有53个国家协会的正式会员,该组织总部设在荷兰。

  同样申请“非遗”,中国真的慢一步?

尽管韩国的一些“非遗”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也不乏共通之处。从根本上来讲,这是因为韩日乃至越南、缅甸等在很长的时间里都属于汉文化圈或儒家文化圈,几个国家的文化一旦涉及历史就很可能会指向同一个源头,也就造成了“争议”。

  但是有着同一个源头,或者说中国更早,起源在中国,这些都不是申请“非遗”的标准。尽管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的门槛相对要低很多,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仍然对申报设有三个基本的条件,一是艺术价值,要求对有关群体和文化多样性具有特殊价值;二是需要保护的紧迫性,特别是因面临社会变革等因素缺乏保护而将消失的文化艺术形式。第三是要有完整的保护计划。

  以拔河为例,中国的拔河虽然在文化上源远流长,在古代也曾具有节庆仪式的功能,但在今天它基本已经只是作为一种趣味体育或娱乐项目而存在,在文化价值上要低很多。反观韩国等4国,因为仍然具有丰年庆典的节庆、仪式意味,对于以村落为中心的群体显然特殊的价值,因此也就更容易“中标”。

  非遗核心价值在“文化”

  除了文化传承的重要价值外,国际上的非遗评审也是一场文化经济的争夺。现在应引起警醒和反思的,不是国际上的抢夺,而是我们自身对于传统文化资源的认知和态度出现了偏差。保护传统文化资源现在被许多人视为“鸡肋”,“食之而无味,弃之则可惜”。谈论起来,显得多么重要,实际操作起来,又很容易被忽略。许多保护措施不够具体,保护口号失之宽泛,对于中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也远远没有将它提升到“国脉所系”的高度来认知。其实,非物质文化遗产连接着国运、民心、传统和文脉,它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的活着的遗产,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最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本和财富。

  申遗不是为了增强民族自尊心

  “申遗”不是为了增强民族自尊心,而在于保护当我们过多关注韩国是不是又“抢”了我们的什么文化,中国的哪个名人又成为韩国人时,我们可能就忽略了更为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申请“非遗”的真正目的和意义所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引起了各国的普遍关注。与物质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容易被忽略,面临更严峻的保护形势。以语言类文化为例,全球6000多种语言中有50%面临消亡的危险。因此,才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宗旨第一点就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对于申请条件也限定为必须要有完整的保护计划。(据光明网、解放日报、人民网等信息综合)

关键词:非遗,韩国,拔河

责任编辑:王潇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