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长城原创>>

“高校独董”不能一辞了之,高校反腐与改革需提速

来源:长城网 作者:芦静 2015-12-23 21:41:01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导语:聘请拥有高校学术背景的独立董事,成为上市公司董事会的时髦之选。据近两年公开信息统计,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名单中,每3个就约有1个为高校教师,比例远高于官员独董。高校师资队伍普遍良好的公众形象,是其变身董事会座上宾的主要原因。最近,高校教师独董遭到教育部当头棒喝,从11月27日至今,已有270多名来自高校的独董辞职。

  高校独董不能闪辞了事

  也许有些闪辞的高校独董是在积极响应教育部门的号召,主动退出,集中精力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果真如此,善莫大焉。问题是,事情真的会这么简单吗?会不会有人眼瞅着形势不对,想溜之大吉,藏起脏尾巴,逃避查处呢?

  这绝非无端猜测。一方面,早在2013年10月,中组部就曾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对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作出了非常细致的规定。按照解释,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和其他六级以上管理岗位的中共党员,都属于“党员领导干部”,这也就是说,高校不少担任独董的人士都在此列。那么,在闪辞的人当中,有没有违规兼职的现象呢?有没有人已经领取了薪酬、奖金、津贴等报酬,却想“一辞了之”,不按规定上缴呢?

  另一方面,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一人原则上最多在5家上市公司兼任独立董事。但据Wind资讯不完全统计,在近9000个A股上市公司独董职位中,有933位在5家以上任职,更有6人身兼8家上市公司独董职务。那么,在933名身兼5个以上董事之职的人当中,有没有这次闪辞的高校人士呢?如果有,又怎么能轻意地放他们“逃走”,而不加惩处?

  而更为主要的是,高校里有些人与手握重权者联系紧密,完全可以为上市公司打通许多关节。更何况,一些教授桃李满天下,门生遍布各个部门,其影响力难以估计。那么,在闪辞的人中,有没有为了一己之利,当了企业与权力之间的“掮客”呢?如果听任这些人全身而退,岂不是太便宜了他们?(吴应海)

  是深化教育反腐的必然结果

  反腐大棒让其露馅

  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曾经在公开场合批评目前国内独董制度装饰性过强,并指出目前国内有的专家、学者同时在多家上市公司担任独董,没有足够时间和精力履行义务和责任,而且研究方向也对上市公司的运行毫无益处。也因此,据称现在对独立董事的戏称不断出现,比如:人情董事、花瓶董事、荣誉董事、糊涂董事、傀儡董事等等。当然,不管事也不影响收入。甚至不少公司高管薪酬在公司利润下降时还在上升。而于“高校独董”大抵也是如此。

  教育系统的“反腐大棒”让“高校独董”露了馅,而这正是“连夜闪辞潮”的看点。(钱夙伟)

  体现执纪效应

  一些高校教师违规兼职独董,受到清理和处理当属必然。一则,一些高校教师兼任公司独董,违反了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属于中组部“18号文”规定的清理对象。二则,有的高校教师身兼数家上市公司独董职务,违反了证监会的有关规定。教育部下发通知后,外经济贸易大学两位教授被抓典型,受到了严厉的处分。

  “高校独董”密集辞职体现执纪效应。对党员干部而言,法规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遵守法规制度没有特权,执行法规制度没有例外。公办高校属于事业单位,大多数兼任独立董事的教授本身就有党员领导干部的背景。一些高校教师违规兼任独董,踩了“红线”、越了“底线”、闯了“雷区”,必须受到严肃查处。(向秋)

  凸显高校反腐形势的严峻性和深化改革的紧迫性

  学商分明之始

  当前,教育系统在大力推进反腐工作,也有一些学校领导、管理人员受到不同程度的惩处。教育反腐之根本目的,在于打破官学不分、官商勾结的腐败链条,让高校避免成为名利场,回到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智库支持的学术角色,让研究者重新找回独立、自由、慎思的状态。

  “高校独董”从上市公司闪辞,不是就独善其身“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应该以更加独立和超脱的态度,参与到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中。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指出,要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端智库。发展形势越是复杂多变,越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独立智库的前景非常广阔。对于已经闪辞和即将退出的“高校独董”来说,未来的机遇摆在面前,真没必要再蹚某些深浅未知的浑水了。(周龙)

  促高校反腐与改革提速

  如果不完善高校治理结构,反腐只能治标而难以治本,有的“一刀切”的反腐规定,还可能伤及高校教师为社会和企业提供的正常服务。2010年颁行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过去几年间,教育部也在推动高校制订大学章程,但两大关键改革在高校一直难以推进。一是取消高校的行政级别,让学校淡化行政色彩,回归为单纯的教育与学术机构。既然高校现在有行政级别,校长、副校长、院长等都应按有级别的官员进行管理,而高校的性质、功能与政府机构有本质不同,高校实行行政化管理弊端已愈加明显。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都提出取消高校行政级别,但迄今为止没有一所高校取消行政级别。

  二是在高校内推进行政权和教育权、学术权分离,让行政归行政,教育归教育。大学校长应实行公选以及职业化,担任校长后就按照利益回避原则不得再做学术研究,这样才能对校内规范管理形成正确导向,避免教育资源和学术资源被用于利益交易,被大学行政领导支配、占用。教育部门和各大学对这项改革提了多年,但观察目前高校的权力运行,并没有实质性改革。

  270多名高校独董闪辞,凸显了高校反腐形势的严峻性和深化改革的紧迫性。高校反腐必须破除既得利益的阻力,启动关键改革,需要充分发挥师生的力量,让师生参与到改革中来,制订改革方案,推动高校去行政化。

  (据光明日报、北京晨报、北京青年报、红网等)

关键词:高校独董,反腐,改革

责任编辑:芦静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