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助推器[长城时评]
12月21日,河北省召开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20周年工作会议。20年来,全省“三下乡”活动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创新,帮扶范围由最初的文化、科技、卫生延伸到经济、理论、司法等多个领域,先后组织实施了宣传文化示范工程等系列惠民工程,组织开展了专业技术人员“进万村、兴百业”等系列活动,总数达900多万人次。(12月22日《河北日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直以来,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如果农村发展不起来、农民富不起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会落空。实际上,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部分农村地区生活还很贫困,当地群众急切地盼望着掌握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尽快脱贫致富。河北省20年的实践证明,“三下乡”是服务“三农”、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必然要求,也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助推器。 20年过去了,农村社会结构持续变动,农业结构不断深化调整,农民思想观念深刻转变,无不对“三下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实际情况看,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要补齐“三农”这块短板。这就需要我们坚持共享发展,切准农村实际、把握农民意愿,通过扎实开展“三下乡”活动,更好地与农业、农村、农民的需求实现无缝对接,特别是要提升老少边穷地区的文化科技卫生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确保“三下乡”真正利农惠农,让基层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把文化、科技、卫生、教育等力量集结起来,持续拓展“三下乡”活动的深度和广度,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把党的温暖送到农民心中。要立足于“送”,制订中、长期帮扶计划,建立完善“三下乡”供需信息网络、资金投入体系等有效机制,坚持“输血”与“造血”紧密结合,开展集中活动与长年文化支农、科技支农、卫生支农工作紧密结合,推进“三下乡”活动经常化,社会化,坚持常送常新。换言之,“三下乡”不仅要送钱送物,更要送惠农政策、送金点子、送致富信息、送知识、送技术,切实增加农村文化科技卫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毋庸置疑,开展“三下乡”活动,事关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这就需要建立“三下乡”长效机制,把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和谐发展作为根本目标,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实施精准帮扶,把知识、健康和快乐送进街头巷尾,把科学、文明的种子播撒到田间地头,切实帮助农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使农民群众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不断深化拓展“三下乡”活动,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刘凤敏) |
关键词:三下乡,小康社会,河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