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长城原创>>

河北康保互助幸福院:国家级贫困县农村养老新样本

来源:长城网 作者:张世豪 胡年帅 李树 牛占忠 2016-01-10 08:01:15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记者在三义堂村采访。李树 摄
居住在幸福互助院的老人们,她们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小。长城网记者张世豪摄

  长城网张家口1月8日讯(记者张世豪 通讯员胡年帅 李树 牛占忠)康保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位于河北省最西北的坝上高原,东、西、北三面环临内蒙古自治区。近年来,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增多,该县很多青壮年常年在外,老年人养老困难等问题成为该县农村的普遍现象。多数留守老人生活贫困,居住条件简陋,生活无人照顾。

  为破解这一农村养老难题,2013年康保县创造性实施了新型农村互助幸福院试点建设工程,从物质保障和精神享受两个层面满足农村老人养老需求,探索低成本农村养老的新路径。

  近日,记者到康保县屯垦镇范家营村、张纪镇三义堂村、土城子镇胡家房三个行政村进行走访,采访互助幸福院的负责人和部分居住的老人,探析康保县农村互助养老新样本。

  “村里只剩下老人,外出的人多在清明节、春节回来”

  屯垦镇范家营行政村全村968人,常住260多人,大部分为老人;

  张纪镇三义堂村全村480人,常住171人,大部分为老人;

  土城子镇胡家房村全村437人,常住162人,大部分为老人;

  ……

  这是在康保县采访了解到的情况。

  “户口虽然在村里,但是家里的年轻人在外打工,子女在城区上学,村里就剩下老人了。很多外出的人过年都很难见到,每年只在清明节祭祖的时候回来一次。”张纪镇三义堂村书记李功告诉记者。

  李功介绍,改革开放后村民就陆续开始外出务工了,九十年代出去的人逐渐变多;到了2000年左右,夫妻成双成对争相外出务工,村里也只剩下走不出去的老人。

  数据显示,康保县人口共计27.6万,其中农村常住人口9万、老龄人口4.3万,空巢、留守老人比重逐年增加,已达到2.7万,占老龄人口的63%,全县70%村庄“空心化”。

  生活条件艰苦是村民不愿留在村中的重要原因。

  三义堂村一位村民告诉记者,村里的耕地主要种植莜麦、小麦、亚麻、土豆等作物,每年收一季。好年景春小麦亩产能到一百公斤,坏年景只有不到五十公斤;村里人均四亩地,每年每人靠种地只能收七八百斤的口粮。

  除打工收入外,养羊也是村民主要经济来源。前几年,在三义堂村青壮年养二百多只羊,每年能收入近二十万元;一些上了年纪的养二三十只羊,每年也能有两万元左右的收入,足够日常的生活家用。

  “这几年,天气干旱,草场长势不好,养羊需要买草料,这增加了成本;加上羊价下跌,挣钱少了,村里最大的养殖户也卖羊打工去了。”三义堂村一位村民告诉记者。

  在村居住,无论是搞种植还是养殖,大部分村民还是无法摆脱靠天吃饭的境遇。为了更好地生活,很多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挣钱,在外稍稍立足就会把妻儿接出去。

  “人们真不愿意往外走,但不走又弄不来钱,走了之后,村里剩下的老人又该咋办?”李功挠着头说。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关键词:康保,互助幸福院,农村养老,计划生育

责任编辑:张世豪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