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时评】保护古村落 留住“美丽乡愁”
“河北的古村落资源非常丰富,但由于种种原因,古村落保护正面临着严峻挑战。”河北两会期间,河北省政协委员鲁平建议,加大对古村落保护资金投入,并完善资金使用办法,确保古村落保护持续进行。(1月11日新华网)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清澈的山泉、依山而建的民居、憨厚纯朴的村民……提起古村落,我们脑海里往往会勾勒出一幅宛如世外桃源的美好画面。在燕赵大地上,留存、散落着许多古村落古民居。据统计,河北至今保存较好的古村落有280多个,其中有39个古村入列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由于种种原因,古村落保护正面临着严峻挑战。一些古村落的风貌遭到破坏,尤其是在村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破坏情况比较严重。比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村民选新址、建新房,致使大部分古村落无人居住或仅留老人居住,逐渐成为空心村,部分房屋因年久失修而倒塌,或者出现因过度开发导致古村落破坏的现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古村落是中华民族的根系所在,是我们共同的文化遗产。它既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一种珍贵的民族资源。从某种角度来讲,我们现存的那些古村落,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缩影。其实,保护好散落在河北各地的古村落,不仅仅只是留住厚重的乡愁,代表着燕赵丰富文化底蕴的这些古村落,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这些“活化石”要比现代人用金钱堆砌的“造古”“仿古”更具吸引力。所以,我们要保护好古村落。 只有守得住“村”,才能“忘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对古村落来说,没有保护,就没有发展。保护也好,“留住乡愁”也好,绝不是不发展、不建设,守旧守破守落后。留住乡愁是遵循规律,顺应发展中,有所为有所不为。如何将传统村落开发的“鱼”和保护的“熊掌”统筹兼得,焕发新生机?一方面,对传统村落进行全面排查,摸清家底,先为“乡愁”存档,科学谋划,将传统村落与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进行统筹整合、一体规划,注重保护村落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对古村落进行“改良”,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将保存乡土特色与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相结合。另一方面,把古村落保护与发展旅游产业等相结合,在保护的基础上开拓思路,找出适合本土的开发模式。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待每一个古村落,是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历史责任。切莫等到失去,方知其弥足珍贵。(边建军) |
关键词:2016年河北两会,古村落,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