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人只招处女座”像是段子,奇葩招聘需适可而止
导语:在网络上流行着各种“黑”处女座的段子,不过在线下,山东省青岛市一家企业却对处女座的员工情有独钟。近日,记者在青岛市举办的一场招聘会上遇到了这样的一幕:公司打出招聘广告称“本岗位只招处女座员工!” “只招处女座员工”是玩噱头 是哗众取宠 据称这是一家金融风控的公司,12名风控员中,目前有11人是处女座。“在我们历年的人力资源统计和年度核算中,公司发现,处女座的员工是把风险控制得最好的。”公司已开办15年了,从历年来的用人经验中得出这个结论。如果确是如此,也不过巧合而已。个性气质之类,说到底是环境造成的,和天上的星座扯不上边。比如虽是同一个星座,性格却相去甚远。“星座说”不过是一种戏说性质的游戏。“只招处女座”是玩噱头,也显得无知。其实,如此哗众取宠,还有损企业的自身形象,让真正需要的人才敬而远之。而这于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显然是一个隐患。也因此,人员招聘、人才挑选中的这种随意、自傲、离谱,终究要让自己吃苦头,这个噱头玩不得。 不过是“城会玩” 事实上,依据个人星座推测性格、运势等的星座说,近些来看确实很流行,但其流行目前还仅仅限于个人范畴。至少,星座之说,目前还是没有相关科学依据,更没有科学说法的。如果依据星座决定招聘,决定岗位分配等,其本身就不是一个企业应该有的科学用人态度,甚至是明显有些草率的。 此外,“本岗位只招处女座员工”要求本身也有一厢情愿之嫌。如果有其他星座的应聘者应聘,而且各项条件也符合要求,公司若是因为不是处女座,就坚决拒绝,也难免要涉嫌就业歧视。而就业歧视是违法的,相关劳动者完全可以依法向法院起诉招聘企业。 其实说白了,“本岗位只招处女座员工”更像是一个广告,或者是一个企业推广手段。即一些企业把广告场地、广告策划等,从电视、报纸等媒体上,搬到了招聘现场,从付费模式的广告,转化成了免费广告的问题。也就是说,“本岗位只招处女座员工”更像是一个玩人也自玩的游戏而已。套用网络流行语“你们城里人真会玩”来讲,叫做,“一些企业招聘真会玩”。显然,针对类似招聘,我们不妨一笑了之。当然,若是企业坚持只打广告不招人,或者确实有就业歧视等行为,相关招聘管理者、劳动保障部门等,明显也不能坐而视之! 没必要将“星座招聘”严重化 近年来,西方占星术作为一种流行的亚文化,在我国大行其道,俘获芳心无数,人们对于相关话题更是喜闻乐见。但是娱乐终归是娱乐,趣味性游戏不能变成先入为主地以“座”取人、走火入魔。如果煞有介事、深信不疑,基于对星座、血型、属相的片面、狭隘理解就确定福将、犯冲、相克等,不能不说是一种无聊。面对这样的企业文化,面对这样的企业领导,还是躲远一点为好! 此外值得强调的是,近几年关于星座招聘的报道频刷存在感,可谓年年炒、年年热。但根据调查,企业在招聘时考虑星座仍然只是个别现象,星座歧视并不具备普遍性。因此,没必要把问题严重化、现象化,极端案例能上头条引爆舆论,也许只是因为极端而已。 理性点说,相比星座招聘,更值得关注的还是老面孔。那些性别、婚育、学历、地域歧视由于少了新闻点,由于老生常谈,已经不及星座、血型等“火热”,但仍是职场里顽固不化的流行病。 目前,从《劳动法》到《就业促进法》都有禁止就业歧视的条款,但规定相对笼统、没有制定罚则,再加上贯彻、监管不力,缺乏实际的威慑力。而对求职者而言,现有的维权渠道是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或诉讼,但要注意取证,还面临着高昂的时间成本——本来找工作就已经焦头烂额,谁还有精力去跟企业死磕? 因此,不管新式歧视如何花样翻新、各领风骚,还是要回到原地——在那里,藏着答案。 对就业歧视说不 当下,在人力资源市场上,性别歧视、地域歧视、健康歧视屡见报端。在法律逐渐完善的前提下,各种歧视也渐渐地弱势起来。但包括置喙女性生育权、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歧视等现象还是会偶尔抬头。当法律和公众正在努力地扭转就业歧视的人为走偏之外,也别轻视掉“只要处女座”的冷不丁冒出。毕竟,在外人听起来像个笑话,但在应聘者看来,则是公平公正的就业权利被突兀地错乱开来。 再仔细想来,“只要处女座”这句话,仿佛和以前光怪陆离的萝卜招聘异曲同工:身高精确到1.63米以上、要会打乒乓球……这些刷人的借口一旦被强行抬出,就很容易造成社会资源分配不公的情况。为杜绝萝卜招聘,有关部门出台过“不得设置与岗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和歧视性条件要求”的规定。而这一条对于“只招处女座”的那家公司来说,同样适用。 (据四川日报、广州日报、红网、齐鲁网等) |
关键词:处女座,员工,招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