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长城原创>>

河北承接京津人口疏解挑战多 三地合力破解

来源:长城网 作者:王玲玲 2016-01-25 21:44:2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导语:作为中国区域发展三大战略之一,在多方推动下,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已迈入“快车道”,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转移等方面取得可喜成绩。然而,阻碍三地间协同发展的因素亦不容忽视,研究机构发布的河北蓝皮书指出,河北承接京津人口疏解面临多重挑战,其中,能源与资源承载力是最大挑战。

京津冀一体化。资料图

  河北承接京津人口疏解挑战多

  能源与环境承载力是承接人口疏解最大挑战

  河北省水资源极度短缺,地下水严重超采,地表水利用率过高,人均水资源长期低于全国人均水平,大气及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生态环境质量依然非常脆弱。河北省在这种资源环境背景下,要承接大量京津人口疏解,对人口承载、能源承载、土地承载、水资源承载等生态环境承载力来说,必然是一个艰巨的挑战和重大的威胁。

  河北户籍“含金量”低

  河北户籍承载的公共服务与北京户籍相比,相差悬殊:教育方面,北京户籍考生高考一本录取率是24.33%,河北户籍考生只有9.03%;医疗资源方面,河北总人口是北京的3倍多,但河北的三级医院比北京还少7家,特别是优质资源相对较少。据统计,北京三级医院的外地患者中河北患者最多,占1/4。此外,河北的社会保障水平比北京低不少。

  行政资源致京津冀三地人才质量和数量极度不均衡

  当今中国,行政资源的质量和数量是决定一个城市或区域其他资源配置能力的核心要素。从京津冀三地来看,北京作为首都,行政资源处于最优水平,故配置其他资源的能力也处最优状态。天津要次于北京,但作为四大直辖市之一,其资源配置能力要优于河北。

  教育、科研两类人才对三地进行了简单对比。据北京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北京共有89所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59.5万人,有56所普通高校和80个科研机构培养研究生,在学研究生27.4万人,成人本专科在校生23.8万人。在高层次领军人才方面,全国2000多位“两院”院士,北京市一个城市就占了1/3左右。

  报告称,从教育、科研两类人才所做的简单对比就可以明显看出,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在中高层次人才数量方面,呈现倒金字塔结构。

  报告认为,京津冀三地高层次人才质量和数量呈现断崖式落差,根本原因是行政权力在教育、科研、人才等资源配置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

  京津冀合力破解人口疏解难题

  京津冀三地联推地质调查

  中国地质调查局决定联手京津冀三省市,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工作联动机制,制定并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工作响应计划》。截至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调工作协调会召开过两次,距离预期进度仍有距离。

  1月16日,记者从北京市国土局了解到,目前关于浅层地温能和地下热水的项目已经上报市政府,地热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北京市地勘局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根据北京市城市发展规划,北京通州新城将建设全市最大的清洁能源中心,在通州新城核心区域全部使用清洁能源。地热能将成为主要的清洁能源之一。

  京津冀投入500亿元创建环保基金

  1月20日,记者从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蓝虹处获悉,今年农工党北京市委提交了《有关建议设立京津冀生态环保基金的提案》(以下简称《提案》)。《提案》指出,三地迫切需要共同出资建立京津冀生态环保基金,实现环境公平,也能够进一步吸纳社会资金分担治污压力。《提案》计算,京津冀生态环保基金所需投入的财政资金为500亿元左右,通过PPP拉动社会资金总量2000亿元,基金总盘子在2500亿元左右。

  目前,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严峻,大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问题都具有跨行政区外部性特征,必须建立跨行政区的京津冀地区协同资金机制和机构设置才能有效治理。然而,目前三地环保支出不平衡,河北是北京和天津的1.24倍和2.55倍。因此,《提案》建议建立京津冀生态环保基金,三地共同解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薄弱的问题,实现受益者付费原则。

  京津冀尽快建人才租赁制

  市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人才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萧鸣政教授建议,当前北京正在加快调整和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一批产业、院所、高校将会迁出北京。津冀应加强载体建设,提升工业园区、楼宇经济、创业创意社区的软硬件环境,提升对重大项目和高层次人才的承载能力。萧鸣政建议,京津冀区域内高层次人才没必要进行户籍、档案、养老保险转移与家庭的迁移,京津冀应该尽快建立高层次人才的租赁制度,河北应尽快进行专家工作站、公寓楼、人才特区与高层次人才服务区等基础设施建设、高层次人才服务区等环境优化建设,吸引京津两地的高层次人才。

  京津冀就业打破户籍划分

  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和调整要求,北京市部分企业将逐步向外迁移。一部分职工可能会随之到外地工作定居。但这部分人群的户籍还倾向于留在北京。

  “在就业管理,就业服务,就业政策,就业资金等以户籍为主的促进就业格局下,原来我们是以户籍人口制定促进就业政策的。这种格局下,人户异地分离的问题必然会制约促进就业方面的工作开展。”张祖德表示。

  据悉,北京市未来将探索三地贯通的就业公共服务,打破户籍划分模式。“这样的话,不管你人在哪儿,包括北京、天津、河北,整个人力资源市场统一运作的情况下,能够有效跟踪。”

  (据中国新闻网、北京商报、京华时报等综合)

关键词:京津冀,人口疏解,环境

责任编辑:王玲玲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